查干朝鲁说:“这儿就和自己家一样,每每做好吃的都把我叫过来。”阿妈说:“这孩子就喜欢吃蒙餐,手把肉、包子、黄油卷子……今晚正好准备吃包子,你留下来好好吃!”这家庭中最普通的对话,却让人倍感温馨。查干朝鲁说:“我这上海孤儿在达茂草原上从未感到孤单,一路走来,我都遇见了好人。阿妈的慈祥教会我如何善待他人,阿爸的细心教会我如何兢兢业业。”
查干朝鲁隔三差五“回家”关心问候。阿妈情不自禁地说:“查干看不得可怜的、困难的人。他总是想去帮忙做点什么,就是这么善良!”
查干朝鲁眷顾草原,爱在草原。他珍视往日时光,情系草原小伙伴。在同学眼中,他是“好大哥”、主心骨。阿拉腾桑,巴音敖包苏木跃进嘎查牧民,查干朝鲁小学五年级的同学。阿拉腾桑1980年入伍,三年后退伍没有回乡务牧,而是在呼和浩特承包了一家餐馆。谁料,他看好的餐馆生意不景气,又做收购牛羊皮买卖,还是没有成功。接二连三的赔钱,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
这一次,阿拉腾桑想起查干朝鲁当年的反复劝导,决定回牧区当羊倌。查干朝鲁鼓励他:“放羊活不需要动多大的脑子,踏踏实实放好羊就行,是稳赚不赔的营生,这是你的出路。”这回,他有了固定收入,日子有了起色。阿拉腾桑有了存款便买了一辆摩托车,又找到了现任妻子。因为妻子是当地的民间歌手,查干朝鲁看准他们的自身优势,建议开个蒙餐馆,让他妻子边当歌手边做家常蒙餐。一席良言拂荡起草原人家的彩云!
转眼间,阿拉腾桑来到乌兰陶勒盖放牧已有4年了。刚好旗里需建一个垃圾填埋场,选址于他们草场上。阿拉腾桑说:“因为有查干,替我们找政策,查规定,帮我们维护自身权益。协调相关部门,让我们拿到了足额补偿款,把以前欠下的外债全部还清。”查干朝鲁,铁血柔肠,满腔赤热,用自己微小的能量温暖更多的人。他是草原的赤子、草原人的兄弟!
“草原有我的蒙古包黑骏马,我要把真情大爱献给她!”
刻骨动情的时辰定格在2002年12月2日。位于上海市普育东路20号的原“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院子里,演绎了这样感人的一幕:10多名身着蒙古袍的中年男女从内蒙古大草原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抚摸着已显斑驳的墙壁廊柱,追忆着遥远的儿时记忆……这些人,就是曾经的“上海孤儿”,这是他们在离开上海40年后第一次回到这里,寻找自己的“根”。
当年上海孤儿到达茂时的合影
这次十多年前的上海“寻根之旅”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这是“上海孤儿”第一次公开自己的身份。有人问查干朝鲁,想不想在上海寻亲定居?他回答说:“我在达茂草原上,不仅有养父养母,还遇到很多阿爸阿妈。他们待我如至亲,他们让我拥有和懂得了爱。我在草原得到的一切,远远超越了一个孤儿应有的东西。我缘自上海,但我属于草原!”
查干朝鲁同志与上海移入内蒙孤儿跟踪报道作家骆驼、儿童护理大夫胡景兰、原上海孤儿合影
查干朝鲁祝愿上海,热爱草原,他把情留在了边疆大地。查干朝鲁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那就是将草原给予他宽厚无私的爱,以他最大的能量回敬给草原和草原上的人民。
查干朝鲁与“上海寻根”活动赞助者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合影
往事回溯到2006年。查干朝鲁在政法委任职,了解到办公楼里一个门卫的家境实况。这个门卫的女儿也在这座楼里工作,是检察院的一名临时工打字员。俩人工资总共不到1000元,却供养着两个正在念大学的学生。查干朝鲁主动向一对父女伸出援助之手,经常给予生活物资的帮助。“能让别人幸福自己最高兴,能让别人高兴自己最幸福!”查干朝鲁在慷慨助困中,看出这女孩子有读书上进的梦想。他就结合自身经历,与她一起探讨人生之道,帮她规划发展方向。在查干朝鲁的鼓励下,这位名叫新朱日嘎的女孩不放弃、不悲怯,一边打工一边自学,不仅自学拿下了本科学历,还考上了公务员。
“查干书记身上有着闪闪发光的人格魅力,他对我的指导、鼓励和支持,让我受益终身。有时候他的一个肯定的眼神,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成为我前进的动力!”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的新朱日嘎,谈起这段过往感怀激昂。
风雪一肩挑的查干朝鲁,扶贫助困驻村那些事儿,牧歌般地荡漾我们心头。走进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东河村,平坦的街道、整齐的围墙、漂亮的砖房……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这是东河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真心换取真情。到群众家中去走访,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了解最真实的想法,这是最土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查干朝鲁在“民情日记”里真切表达。
春秋有意,瑞雪有痕。让我们听一段悲喜交集的村民家事。高存宝的儿媳妇梁晓霞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治病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查干朝鲁及时向旗里民政、红十字会反映争取救助资金,并为梁晓霞落实了低保。但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梁晓霞的生命,查干朝鲁始终心怀遗憾。可高存宝仍对查干朝鲁感念不忘,他含着眼泪说:“查干书记把我家的事当自家事去办,为我们全家操碎了心,他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