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予了很多,但得到了更多、更多”
要想富,先修路。在次旺卓玛看来,这是她驻村期间最棘手的事,“只要路修通了,区域经济就活了。”
据次旺卓玛介绍,在那曲,许多村民主要以放牧为生。因为道路不通,许多纯天然的农副产品完全滞留在牧民家里,“有些放牧家庭,光羊毛就能摞起一屋。”
好东西销不出去,次旺卓玛心里很是着急。她立刻将驻村干部召集起来,提出要为村民修路的想法。村子里拿不出修路的钱,次旺卓玛就带着同事们骑着摩托车去乡、县、自治区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项目,“人家一看是几个小毛孩,都不太敢信我们。”次旺卓玛每次都会费劲口舌把村子和规划和设想讲给别人听。
项目资金没有着落之前,次旺卓玛便呼吁乡亲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做造路架桥。她带领村委会和村民去草原中捡石头,直接铺在凹凸不平的草坪上做路基,然后将砂石等垫在上面做成路面。她鼓励村民修路,实行分段承包,并向每户发放修路项目补贴。
“拓宽致富门路”,次旺卓玛始终牢记在心。在安多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协调有关单位争取“短、平、快”项目,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次旺卓玛光为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措玛乡带来总投资1780多万元,先后在驻村点修建了那定路、古瓦曲美路、擦噶路、尼玛龙路等大小6条“致富之路”,总路程170多公里,改变了措玛乡牧民人背马驼的历史。
怀孕八个月,次旺卓玛依然骑着摩托车四处颠簸;临产前5天,她仍放不下手中的活儿,能多干一点是一点;分娩前3个小时,她在医院的病床上忍着疼痛,给接替她工作的干部交代村里情况。
驻村四年,次旺卓玛为当地架起4座桥梁,完成2座信号塔的建设和使用……为此,她因为劳累流产,两次失去做妈妈的机会。
次旺卓玛说:“虽然我给予了很多,但是也得到了更多、更多。”
除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学、治病、救命,次旺卓玛也是亲力亲为。驻村期间,经次旺卓玛救助的大病患者至少有20个,小病小灾的村民不计其数。
2015年7月,次旺卓玛被调离村子到措玛乡担任副乡长,牧民群众集体要求开欢送会遭拒后,纷纷给她送来十几面锦旗。2016年7月,次旺卓玛调整到那曲县文化局担任副局长时,很多群众都来为次旺卓玛送行,依依不舍。
次旺卓玛(左一)看望贫困户,了解民情。本人供图
“藏区好日子,要自食其力干出来”
近年来,不管是到哪里工作,精准扶贫攻坚脱贫始终是次旺卓玛工作的重点。
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在国道109沿线,那里有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措那湖,有长江源格拉丹东,还有十万平方公里的草原美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必须要有新法子,要多管齐下,多点开花。
据介绍,按照那曲地区党委、政府和地委、行署关于“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的总体要求,安多县委、县政府以“双联户”服务管理工作为载体,大胆探索“精准扶贫联扶联脱”,结合安多县实际,在全面调查贫困分布、致贫原因及特色优势等情况基础上,依托区位优势,紧紧结合本地四大产业优势,提出了让贫困群众做“房老板”、“车老板”、“游老板”、“牧老板”“四个老板”的产业发展思路。
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人心齐才能把山移。次旺卓玛说,在藏区,有少部分村民还存在“等、要、靠”的落后思想。针对这样的群体,次旺卓玛落实到人,挨家挨户去做通“藏区好日子,要自食其力干出来”的思想工作。
次旺卓玛表示,扶贫先扶智,她和她的伙伴们自筹了5万块帮扶基金,专门用于上门为老百姓们提供科普知识宣讲,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改变对外界的单一认知。同时,也把国家好的政策带给他们,让他们学会用惠民政策解决生活问题。
“国家对藏区人民照顾的太多了,衣食住行教育都免费。我们要对‘等、靠、要’等陋习进行开导,鼓励藏区人民要自食其力,不能一辈子拄拐生活。”
2017年,次旺卓玛荣获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时隔七年,重回北京,次旺卓玛的想法变了许多。
曾经,她总觉得能养活自己就行了,现在她会思考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并且活得更有价值。(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