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行业楷模

记住80年前那些飞赴国难的中华俊青
纪录片《冲天》还原中国空军抗战“誓死报国不生还”的勇毅高贵
发布时间:2017-02-24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收藏

  陈怀民牺牲前曾说:“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从来没想着回来!”

  “这就是贵族精神。”随着纪录片制作的进程,张钊维渐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并不是延续那种王室血缘、权贵世袭的传统贵族。因为我相信,即便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一群有能力的青年人,去展现一种无怨无悔地为社会奉献、为下一代牺牲的高贵精神;他们有清楚的目标与良好的训练,他们面对生死攸关的挑战时能够勇毅地迎向前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会耍小聪明、不会采取机会主义的退路、不会畏缩、不会人云亦云终至不知所云。”张钊维说。

  知晓义利之辨、明白生死之辨,还从事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张钊维从三个维度定义了自己心中的贵族。

  谁不畏死?何况风华正茂、家境优良的青年。但当敌人破门而入时,即便有再多的不舍,为了祖国,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下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

  1937年牺牲的王牌飞行员刘粹刚,在给妻子许希麟最后的家书中写道: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

  1945年5月,牺牲在胜利前夕的张大飞在绝笔信中说:“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

  在采访中,张钊维一再提及,当年成为空军飞行员的年轻人大多出身良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如果没有遭遇国难,这批青年应该能拥有很好的生活。

  在当时的空军里,有张伯苓的儿子张锡祜、林徽因的弟弟林恒、王光美的弟弟王光复、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张钊维认定,正是这批出生于辛亥革命前后,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新人类决定了我们民族今天的面貌。

  正如曾在1937年“八一四空军大捷”击落一架日机的张光明,在与《中国空军抗战记忆》一书作者朱力扬谈起70余年前的往事时说:“很自然做了该做的事,如此而已。”

  “我觉得这是人生的课题之一,去想面临那种(生死)情境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决定。它不是你每天都要做的功课,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你生命有80年,其中有90分钟让你想这个事情,我觉得也够了。不是够了,是应该的。”张钊维说。

《冲天》是一首情诗

 爱情、友情、亲情、患难之情、战火无情……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对先辈的故事感兴趣 

  在拍摄《冲天》之前,张钊维对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了解仅限于1977年出品的台湾电影《笕桥英烈传》。这是一部以烈士高志航故事为主轴的抗日战争电影。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在翌日的空战中,中国空军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身先士卒击落日机,一举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除了高志航,我就知道飞虎队的美国人陈纳德。”3年之前的张钊维,绝没想到出身商人家庭的自己会与80年前的中国空军产生如此深厚的牵挂。

  2013年底,张钊维准备为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拍摄一部纪录片。在朋友的建议下,他选择了空军抗战的题材。

  纪录片并不总能吸引观众注意。但张钊维还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对先辈的故事感兴趣。精心思考后,《冲天》选择了女性视角为电影的主线。

  刘粹刚烈士的妻子许希麟、高志航烈士的女儿高友良、陈怀民烈士的妹妹陈难、林恒烈士的姐姐、中央航校第七期学生名誉家长林徽因、张大飞烈士的恋人齐邦媛等人的回忆和留下的文字,在电影中娓娓道来……

  当许父担心空军飞行员的职业太危险时,许希麟笑了,拿筷子在父亲的酒杯里蘸了酒,写下一行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刘粹刚升空迎敌,她在阳台上亲眼目睹他把日机击落。她对他说:“你在天上拼命,我却躲进防空洞,我觉得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讥讽,我做不到。”

  在电影《笕桥英烈传》中,高志航是治军严格、英勇无比的空中战神。在女儿高友良的记忆里,他是温暖、和蔼、宠爱孩子的父亲。80多岁的高友良给张钊维讲起,战争爆发前,自己给下班回家的父亲脱靴子的情景。那一瞬间,张钊维感觉坐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而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

  张钊维说,《冲天》这部电影是一首情诗——爱情、友情、亲情、患难之情、战火无情。

  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咖啡厅里,回顾三年前开始的工作,张钊维承认,冥冥之中有一分幸运。作为主线人物的几位烈士牺牲在不同年份,女性角色也不止于情爱关系,展现烈士的角度相对充分。

  虽然心里没底,要做好两手准备,他最终还是见到了这些人物的后代,甚至本人,并得到对方的慷慨协助。

  “如果没有访问到陈难的儿子刘兆安、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那就要完全靠金士杰老师的旁白来感染观众。”张钊维说。

  陈怀民陈难兄妹的故事,是张钊维自己最喜欢的一个。

  当陈怀民烈士殉国后,在被他所撞落的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的尸体里,找到一封信,是他新婚的妻子高桥美惠子写来的。她希望高桥千万要保重自己,不要轻易就牺牲了。

  陈怀民的妹妹陈难,事后看到了这封信,就提笔写了一封回信给高桥美惠子,当中说道:“你得谅解高桥,他并不是不愿意把自己的身体保重得更健康一点,他并不是愿意无故牺牲,而是贵国被少数人所操纵的一种政治权力强制他,要他死就死了……我想到你的孤苦,想到你整天在哭中生活的两个孩子,和你此后残缺凄凉的生涯,我恨不得立刻到贵国去亲自见到你,和你共度友爱的生活。”

责任编辑:祁亮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