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平
一位普普通通的拾荒老人,因为救助一名被汽车碾压的女童,被广大媒体和公众热捧为“最美奶奶”,她叫做陈贤妹。陈贤妹阿婆的救助虽然没能挽回小悦悦的生命,但我们不能忘记她所树立的道德标杆。
“我只是做了一个人该做的事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陈贤妹阿婆自言自语。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令人肃然起敬:与那些动辄以功利算计衡量是非、以各种目的触发行动的人比较起来,这种善由心生的真性格、真性情才真正美丽感人。陈贤妹阿婆年近六旬、身材瘦弱,然而在公众的眼里,她又是那么高大、那么拥有强大的力量。
事实上,这种善良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并且总是在关键的时刻闪耀光芒。从联手救人一同遇难的央视记者刘薇和农民工曾庆香,到勇救落水妇女而不幸溺亡的退伍军人牛作涛;从不顾一切伸手接住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到口对口急救溺水老人的“最美医生”余书华……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普普通通的人们,在他人遭遇危难之时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有的甚至付出生命,这些足以表明,这个社会从来没有泯灭道德的坚守和力量。
这些“最美”群体树立起来的道德标杆,让那些“作壁上观”、无动于衷的人无地自容。与此同时,也让广大社会公众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以及向“最美”群体们学习的动力。最近,从表彰陈贤妹、称赞陈贤妹,到学习陈贤妹,社会各界在支持善良、痛斥冷漠的价值判断上表现出空前的一致。北大副校长“撑腰体”的走红,表明这种自发、自觉追求善良美德的力量,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它可能被一时遮盖,却从来没有消亡。
我们说,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在于人的道德塑造。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一个社会只有人人追求善良,才能人人彼此收获温暖。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好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这个社会,确实需要每一个人都携起手来,一起拒绝冷漠,一起在他人遭受困难之际扶一把、拉一把。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一次付出收获的将不只是一句谢谢,而是一个诚信友爱的大社会。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都希望社会充满温情而非冷漠,都希望社会充满关爱而非伤害,而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心向善,在于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
编辑:小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