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创业英才

高学历“蓝白领”玩转“中国制造2025”
机器换人时代,东莞工厂人力结构迎来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7-08-22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
分享到: 收藏
高学历“蓝白领”玩转“中国制造2025”

  ▲这是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手机部件生产线(2015年5月13日摄)。该生产线将机器手和人工检测相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资料照片

  新华社广州电(记者黄浩苑)机器换人时代,“世界工厂”东莞换上的是拥有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大学生“蓝白领”。以高技能、高学历为特征的新产业工人,与机器人、机械手一起,玩转“中国制造2025”。

  生产线涌入“蓝白领”

  7月份毕业的杨继添拥有本科学历和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他正在东莞市恩盛机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操作牧野V22机床,制作模具放电加工的电机。

  车间有两个篮球场大,全天恒温24摄氏度,操作工不到10个,各人手下的设备均价150万元以上。杨继添的工作是准确地输入复杂的代码,监控机械手的运行状态。

  他们是高学历且有国际范儿的操作工,是驾驭高端机器人的“蓝白领”。

  “我是另一种类型的‘程序员’,我的代码,不是写在办公室的电脑上,而是高端生产线上。”杨继添说。

  杨继添是东莞市技师学院“中德合作班”的首期毕业生之一。“我们上课有外教,按照德国标准学习和考试。IHK技术等级证书是德国权威的技术认证,为世界认可。”杨继添说。

  学数控车专业的杨继添,还要学习系统化、机电、模具、材料处理等十几个领域的技能。掌握综合性技术,让他能快速掌控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生产设备,并保持精准的操作。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局长司琪说,东莞市技师学院开设中德、中英国际合作班52个。首届中德班116名毕业生均获得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全部被企业一抢而空,他们的起薪高达6000元-7000元。

  产业工人更替正在出现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机器换人”是东莞企业的对策之一。如今,智能化喷涂、智能化组装、智能化搬运,甚至“无人工厂”都已鳞次栉比。

  然而,“缺机器工”,又成了羁绊企业升级转型的新问题。恩盛机械总经理邬彬深有体会。邬彬说:“曾经有一名工人,上班第一天就把一个价值40万元的刀头弄断了。工人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机器要求,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邬彬说。

  “机器换人”时代,要换上新人。这一方面要求对原来低技能农民工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从改革教育体系入手,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东莞技工院校开始尝试引入国际力量。东莞市技师学院2013年开始和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办学,将德国双元制和英国学徒制本土化,让学生的技术水平达到世界水准。

  在这里考取了本科文凭和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的陈晓锋,如今操作最先进的放电机。“观念正在改变,因为工厂在变。我们班上的同学基本都到了生产线。我们的价值也在工资上得到充分体现。”陈晓锋说。

  高端生产线上“蓝白领”成为职业理想

  来自东莞的通报显示,东莞工业生产增速持续提升,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1%和39.3%。同时,得益于用工结构的调整,当地正呈现出“无人工厂和劳动者就业数量持续双增”的积极态势。

  东莞市从2014开始的“机器换人”计划仍在持续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46.6亿元。从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东莞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2698个,新增设备仪器76315台(套),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5倍。

  工业自动化设备应用规模大幅提升,不但没有出现挤压就业的情况,反而促使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进入生产线。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使“体面的操作工”成为现实,也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人将“生产线蓝白领”当成自己的职业理想。

  企业也在急切呼唤更多“适配”的技能人才。“当高技能人才进入生产线,‘中国制造’的表现将会让世界刮目相看。”邬彬说。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