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创业英才

18岁大学生携手金融巨头建成“留守儿童之家”
发布时间:2017-02-08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收藏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郭乐源至今记得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那是三年级的一节写作课,班里有一个性格内向的男生,“提问不回答,和他说话也没啥反应”。快下课了,其他同学都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贴画,只有那个男生没有。

  郭乐源试着让获得贴画多的同学给那个孩子分享。但大家都不愿意,在郭乐源引导下,终于有一个女生先拿出了自己的一张贴画。在她带动下,那个男生最终得到了许多贴画,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孩子们不会遮掩自己,可能会给同伴带来伤害,这时老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郭乐源说,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自己慢慢读懂了孩子的内心,也悟出了一些教育心得。

  常在校园里散步的郭乐源发现,学校里有好多熟悉却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为什么不给孩子们介绍一下常见的植物呢?”郭乐源上网搜集资料,为孩子进行了一次植物科普讲座。看到孩子们上完课依然意犹未尽的样子,郭乐源笑了。

  这以后,郭乐源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美”——“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发现美的能力,不是一两节课就能提升的。说不定我的哪堂课会激发孩子们当植物学家的梦想呢。”

  和郭乐源一样,志愿者们在支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在白马小学,他们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郭乐源记得有的志愿者第一次上旱厕手足无措的样子,还有的吃不惯当地的饭……

  “虽然遇到些挫折,但成功的喜悦更加珍贵,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合作、知道了感恩。”在金小羽的博客中,类似的支教感悟还有很多。志愿者陆梦佳则在支教日记中写道,“教育,就是一个人撼动一群人。”

  郭乐源的收获就更多了:作为项目牵头人,不仅要与政府、学校、志愿者家长打交道,还要学习如何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对志愿服务也有了更深体会:“它不是志愿者一厢情愿的独角戏,而是通过学习和探索,切实了解被援助对象真正需求的过程。”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