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创业英才

农民工陈俭平返乡创业记
发布时间:2016-12-02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
分享到: 收藏

  返乡:“能回去尽一些力也是另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我是被动员的,”谈到返乡创业这个人生第三个重大决定,一向有主见的陈俭平做了这样的回答。

  在陈俭平的家乡,河南信阳市人社局内有这样一个机构——“农民外出务工服务办公室”。设立之初,是为了服务占全市近1/4人口的200多万农民工。近年,这个办公室的业务开始有点“名不副实”了——他们近一半的精力开始投入到服务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身上。

  “以前是琢磨着怎么把人往外送,更好地就业;如今考虑的是怎么把人吸引回来,在家创业。”信阳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廷森说。信阳上下发动干部,找到在外成功人士,亲自拜访招商、召开联谊会……用大肠汤、家乡话打出的“感情牌”,情意足够、诚意满满。

  家乡的盛情最是难却,陈俭平回去了。

  当然,回乡不完全是源于感情。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调整的大背景,招工难、成本高等具体问题,都促使他汇入新的浪潮:将生产线迁移到内地,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把产品打出去。反正要搬,何不回家?

  更何况,还有政策的支持。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等,围绕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以及培训等方面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与此同时,河南、四川、安徽、广西等地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像四川这个曾经的农民工大省就在全国率先探索设立1.76亿元返乡创业风险分担基金,解决创业融资难问题。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在简化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支持,进一步鼓励他们发挥在活跃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老家信阳对陈俭平们也着实不薄,对返乡创业农民工配套提供了土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

  天雷勾动地火,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回归,将广阔农村变成创业热土,荒山改造成郁郁葱葱的油茶林,农家乐燃起红火的炊烟……

  早在2013年,陈俭平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东莞工厂的主体搬迁。在老家新县新创办了德龙玩具厂,主要负责制造,而研发和市场总部还留在深圳。2014年建厂,2015年研发,目前吸纳当地留守妇女400人就业。“订单增长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陈俭平说,“预计到明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用工1500人。玩具销往美国、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

  “家乡还有很多人依然贫困。”陈俭平说,“能回去尽一些力也是另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改变:新“五子登科”

  尽管返乡创业农民工仅占全国农民工总数很小的比例,但这个群体正在迅速壮大,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的面貌。

  “如果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乡愁的记忆里,那是还没有走进返乡创业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夏柱智说。凭借开阔的视野、积攒下的资金,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正日益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者、现代农业的拓荒者、产销对接的链接者、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与陈俭平相距千里之外的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山乡前锋村,5000亩有机茶园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如一道道绿色波浪在连绵的山地中起伏。这画面凝聚着返乡创业农民工付志洪12年的心血。他通过发展有机茶园,先后带动3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2013年,他高票当选前锋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村致富的领头羊。

  与陈俭平相差整整一代人的32岁返乡创业青年向满余,借助电商将家乡土货与广阔市场连接。他从家乡河南光山县的羽绒服批发市场上发现了商机,回乡投资创办电子商务公司,主销当地羽绒制品,目前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还进一步带动当地鸭养殖、鸭绒加工的发展。

  “过去农民外出打工叫做‘五子登科’,即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下馆子。”陈廷森说,“如今是新‘五子登科’,即——换了脑子、闯出路子,建了厂子、创了牌子,活出样子。”

  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是新时期亿万农民的“三农梦”。每一个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都像一颗种子,靠散发着自己平凡的光芒,将广阔农村一角的“三农梦”点亮。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陈俭平说,“但种子越聚越多,‘三农梦’一定会被点亮实现!”

  归去来兮,田园更美,胡不归?(新华社记者甘泉)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