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创业英才

提前放弃换股并增持3亿股淡仓 李河君又在押股借贷?
发布时间:2015-07-23
文章来源:界面
分享到: 收藏

                                               汉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图片来源:东方IC

 


       从半年前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光伏企业,到现在被香港证监会强制停牌,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00566.HK,下称汉能薄膜)一直处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其实际控制人李河君在资本市场上的举动也备受关注。

香港证监会7月15日的一纸禁令,让汉能薄膜的短暂停牌升级为强制停牌。但香港《明报》引用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数据称,李河君正是在当天申报了一笔涉及6941.2万股、相当于市值约2.7亿港元(约合2.16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债券清零,估计是与公司协商提早中止所致。

可转换债券,在香港被称为“可换股债券”,不仅是一种债券,同时也附加了一份期权,即持有人可在规定期限内将该债券转换成指定公司的股票。

汉能薄膜2014年报显示,李河君共持有汉能薄膜2.2亿股购股权,其中6941.2万股的行使期限为2015年12月15日,另外约1.5亿股的行使期限为2017年12月30日。换言之,李河君在行权期限到来前五个月,提前放弃换股。

“作为一个理性投资者,当你知道这家公司短期难以复牌时,放弃换股是一个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举动。”香港证券专业协会委员温天纳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站在李河君个人的角度上看,放弃换股并不难理解。

但李河君不仅是一位个人投资者,他还是汉能薄膜的实控人。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李本人利益的最大化。

温天纳分析,李河君放弃换股的真正原因或与押股借贷有关。作为投资者的贷款方式之一,将持有的股票作为质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资金。

《明报》亦援引一位分析人士的说法称,有可能是汉能薄膜长期停牌之下,有借贷方要求李河君进一步提供抵押股份,以尽量降低所承受风险。

汉能薄膜之所以被质疑正在进行押股借贷,除了李河君提前放弃换股,还有另一个迹象引起关注。

在放弃换股的两天前,即7月13日,李河君还通过旗下公司汉能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增持3亿股淡仓。至此,其淡仓股份由32.2亿股增至35.2亿股,持仓量达8.43%。

所谓“淡仓”,是相对于“好仓”而言,均为香港股市的特有称谓。好仓即看好后市,淡仓则看空后市,准备卖出。淡仓往往被投资者用来套期保值,当股票跌至一定程度时,可以用一个较高的价格卖出,如果不跌反升,则可以选择不平仓。

早在两年前,汉能薄膜就已上演了股价暴跌而停牌的戏码,当时便已涉及押股借贷。2013年11月20日,汉能薄膜(彼时公司名称为汉能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太阳能)放量跌停,被迫于当天上午11时39分起暂停买卖。

直到一个多月后的12月31日,汉能太阳能终于承认,控股股东汉能控股集团将其持有的174.9亿股汉能太阳能股票中的51亿股抵押给了四家金融公司,并借此获得5.2亿港元(约合4.16亿元人民币)贷款,其中的3.45亿港元(约合2.76亿元人民币),在当年6月-11月被汉能控股集团用以增持股份。

汉能薄膜的融资情况也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自2009年以来,汉能薄膜通过银行、信托,甚至民间借贷等多种途径,获得了大量融资。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为其提供300亿元的授信额度;2014年1月,汉能薄膜公开宣布,获得民生银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提供的总额不低于200亿元的各类融资支持。

但尽管如此,汉能薄膜从各方获得的实际贷款情况,从未向外界公布过。《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曾援引一位分析人士的说法称,从频繁高息短期融资来看,汉能薄膜真正的资金链可能较为吃紧。不断地进行短期融资,可能正是为了填补资金缺口。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认为,此次增持淡仓加上提前放弃换股,虽然背后的真实原因还不好说,但很有可能是汉能再一次涉入押股借贷。

林伯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汉能薄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任问题,“要走出眼下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关键在于尽快解决香港证监会的调查事宜,其他都是治标不治本。”

直到目前,香港证监会对汉能薄膜的调查依然在进行中。从拒不提交香港证监会所要求的汉能控股集团账目情况、对强制停牌说“不”,再到取消百亿元规模的关联交易,有分析人士认为,汉能薄膜正在“慢慢服软”。

“汉能薄膜必须这样做才能争取复牌希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林伯强认为,汉能薄膜应该尽可能满足香港证监会的要求,尽快向市场澄清一切疑问,“否则没人会相信你,把关联交易全取消了也没用。”



责任编辑:赵剑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