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拍卖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拍卖 > 正文
佛教艺术品领跑春拍杂项板块
发布时间:2016-08-11 文章来源:收藏大势
分享到:    收藏

2016年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244亿元人民币,同比小幅下滑2.30%。”这是日前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发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6年春季)》(以下简称《2016春拍报告》)披露的数据。

 

 

清·檀香木悬裳观音立像

清·檀香木悬裳观音立像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自2012年起进入调整期,在中国书画、瓷器玉器等主流板块出现程度不同地萎缩情势下,佛像艺术类藏品逆势上涨,领跑杂项板块。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提供的2011年到2016年的数据,佛教艺术品在成交量和成交额上,虽有个别年份略有下降,但总体上都是处于增长趋势。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逐步放开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市场,人们对于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也日益高涨,这对佛教艺术品市场升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去年开始,国内的佛教艺术品市场急剧升温,不少工艺精湛、制作精良的佛教艺术品相继拍出高价乃至“天价”。

如在2016 年春拍瓷杂板块中,佛教艺术品延续近几年上扬的趋势,成交表现优异。在北京保利2016 春拍“从喜马拉雅到五台山——重要佛教美术夜场”中,一件“明宣德观世音菩萨像”以4830万元成交。

另外在诸多佛教题材的艺术品当中,佛像收藏尤其受到关注,一些工艺精湛、存世量较少的明清佛像逐渐成为近两年的拍卖主角,总量较大的木造像市场仍有待进一步成熟。

佛教类春拍成交未突破往年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佛教文物艺术品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已然成为了各大拍卖公司必不可少的常设拍卖板块。

十年来,市场和藏家的关注从最初的汉传佛像、藏传佛像到如今的精细划分,如近几年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丹萨替风格、帕拉风格,品类方面也包括了唐卡、法器等多种佛教文物表现形式,这是拍卖公司对于市场和藏家逐步培养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结果所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市场和藏家对于佛教文物拍品挑剔度越来越高,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市场良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分析显示,2011年至2012年,大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拍行设佛教艺术专场,到如今几乎大大小小的拍行都在着力挖掘这一板块。一二级市场的合力,加上博物馆以及各学术层面的共推,无疑是佛教艺术在市场上获得大大提升的主因。

业内人士认为,佛教艺术品兼具宗教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独特魅力,也是该类藏品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州佛像堂古雕塑馆负责人詹文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中国藏家来说,佛教艺术品是具有精神信仰的宗教艺术品,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它既能满足藏家宗教信仰的需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也满足了藏家的收藏需求。这是佛教艺术品与其它艺术品的最大不同。收藏佛教艺术品,可以兼备艺术性和宗教性。

“佛教艺术的这轮行情主要从2012年底(秋拍)开始,2013年首博曾做了一个‘佛韵’展览,这个展览对于提升大众认知佛教艺术很重要”,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佛像法器部负责人一西平措介绍,以前人们熟悉的往往是宫廷造像,2013年之后,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除了宫廷造像以外,还有其他地区风格的造像也很重要,所以挖掘的深度和广度都开始不同以往。

  

帕拉 11世纪 至稀至珍双色铜合铸释迦牟尼成道像

帕拉 11世纪 至稀至珍双色铜合铸释迦牟尼成道像

纵观近几年数据:佛教艺术的总成交额从2012年春季的不到两亿元,已经上涨到2015年春的近8亿元。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春季共上拍佛教艺术作品3000多件(不含海外的上拍量),最高价为北京保利推出的明宣德观世音菩萨,4830万获得换手。虽然没有过5000万,但过千万的作品达到了14件。

相较2014年和2015年成交前十的榜单不难看出,今年春季在佛教艺术成交上并未有明显的突破。远方拍卖董事长郭贤认为,总体来说,佛教艺术品的收藏市场还是比较健康良性地在发展。欣赏佛教艺术品,不仅是从工艺审美的角度,还要从宗教信仰,包括精神上的高度融合等方面去欣赏。由于佛教艺术品的市场一直没有出现过爆炒的情况,因此就市场而言还是非常理性的。今年春拍没有明显突破,主要是因为缺乏有冲击力的货品,对于普通作品而言,确实开始进入平台调整期,但是较为特殊的上师类造像还是有不错的成交,总体成交率也是可观的。

金铜制品依然是中流砥柱

收藏市场中的佛教艺术品按照流派大致可分为中原、藏传及印度/喜马拉雅地区三个主要门类。两千多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总有新的佛像不断被创造出来,它们或石雕、或泥塑、或木刻、或玉琢。

而明清佛教艺术品相对历史较晚、存世作品相对较多、研究著录的资料比较丰富,加之其中不少属于宫廷御制,最先成为国内外佛像拍卖会的重要品种。2014年几乎全是汉传的作品,其中永乐时期占了绝大多数。但到了2015年有了明显地转变,无论是纽约、伦敦的亚洲艺术周,还是中国香港、中国内地的拍卖会,藏传造像可谓是一路火热。在2015年佛教艺术Top10榜单上,藏传及早期造像明显增多,2016年春拍依然延续这一趋势,TOP10成交均为金铜造像,其中藏传造像占据前十中的七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佛像之外的佛教艺术品愈发受到实力藏家的喜爱。《2016春拍报告》显示,明清铜炉在近几年始终处于一个交投状态相对火热的地位。北京匡时2016春拍“天工开物——瓷玉工艺品精品夜场”,一件“清乾隆 铜带盖原座钵式炉”以1115.5万元成交。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专场中,由王世襄先生旧藏的“明末清初鬲式炉”以943万元成交。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佛像法器部专家柏漫林认为,在佛教藏品种类中,铜造像数量比较多,也比较容易保存,再加上市场炒作的影响,因此铜造像一直比较火。

以铜炉为代表的铜器板块作为杂项中的分支门类,在近几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备受关注,这是由于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的收藏和提倡。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明清铜炉的行情增长,藏家认知及学界研究正在逐步提升,但价格未被爆炒。目前明清铜炉收藏只能算是刚刚起步,事实上中国的铜炉文化发达,但学术研究往往集中在三代青铜炉上,鲜有涉足明清,对其关注相对薄弱。在当下的铜炉收藏热潮中,明清铜炉稳中见涨,已渐回价值本位,但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小众木造像量大精品少

除了金铜制品类的佛教艺术品外,国内木造像总量也很大,但是精品稀少。晚清民国时期有很多木造像精品流失到国外,西方国家对这些视若珍品,对艺术造诣给予很高的肯定,在各大世界博物馆可以看到。2012年年底,埃斯肯纳齐7000多万人民币拍到辽金的木质水月观音,木造像上千万的拍卖纪录屡有发生。国内近二三十年来有相当一部分藏家团体在研究收藏这个门类,只是比起金铜造像比较低调。

詹文静介绍,在古代,铜像取材就不容易,制作起来需要较高的工艺,皇家贵族才有能力制造。而木造像取材容易,制造门槛低,普通老百姓便可制作。另外,铜像是通过模具用熔铸的方法制成的,雕刻修饰只是一种辅助作用,而木造像则是纯手工制作,每一笔勾勒都包含着创作者的心血,而且木造像的创作更容易受到环境以及创作者心情的影响,因此木造像的风格比较丰富多样。相对而言更能体现出艺术家的创作内涵,其文化底蕴和艺术审美是比较高的。

詹文静介绍说,在我国,木造像南派北派之分泾渭分明。北方的代表是北京的宫廷造像与山西造像。元明时期江浙甚至尼泊尔等地出类拔萃的木雕匠人会被请去制作宫廷造像,因而北京工既有纯粹的中原风格,还有汉藏混合风格,更有融合了北方造像的粗犷大气和南方造像的婉约秀气而形成特有的造像风格。而山西工则更注重轮廓和气势,不会过于着意细节,注重眉眼传神的气韵,擅用线条的简约突出造像的立体感、层次感、力量感。北方的宫廷造像在明永乐至宣德年间形成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造像虽掺杂尼泊尔造像的风格但仍以中原气韵为主,不似前者造型的夸张妩媚。

南派以江浙工跟闽工为代表,即江浙、福建一带的木造像较多精品。江浙工以线条灵动、繁复著称,而闽工线条细腻而不繁琐,人物写实而不失高雅,无论是艺术造诣或是漆质用料都是上乘,湖南工木造像量虽大,但品质参差不齐,其中也不乏精品。

当前,国内藏家的木造像收藏理念还在发展之中,比起金铜造像的收藏相对理性。不同的是,国外藏家由于起步早,收藏观念更加理性,他们更多的是注重艺术品的审美价值,重视精神内涵,受作品材质的影响较小。即使是残缺的木造像,只要艺术性强,仍然会受到藏家的喜爱。(南方日报记者 胡新科 实习生 周长乐)

原标题:佛教艺术品领跑春拍杂项板块 今年春拍成交价前十均为金铜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