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理由:从备受瞩目的《过云楼藏书》,到名噪一时的“收藏寻城记”;从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到引发红学热的《李煦行乐图》,再到“龙坡遗珍”、 “光宇归来”等学术专场,串联起这些事件的正是匡时拍卖。历经十年发展,匡时拍卖已经稳居拍卖行业第一梯队,成功打造了“畅怀”、“澄道”等多个优势项目,“文化与学术”这一特质已经成为匡时拍卖与其他拍卖行的差异化标签和符号。
十年历程见证中国艺术品市场起落
1996-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由于国内经济并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中国艺术品市场又刚刚起步,平淡的市场并没有让业界有过深的感受。 2003年,艺术品市场短暂爆发,2005年再度回落。2006年4月,匡时拍卖首次亮相便取得2.4亿元的成交额,令业内瞩目。2007年成交额突破8 亿元;2008年在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匡时依然取得了5.65亿元的佳绩。
2010年,艺术品市场全面回暖,作品价格迅猛上升。2010年春拍,乾隆帝行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以5712万元成交,刷新当时乾隆御笔书法作品的拍卖纪录。在宫廷艺术品、瓷器、玉器、古琴、油画、雕塑等领域,匡时也表现优异,多项纪录在匡时被刷新和改写;2010年五周年秋拍总成交额高达15.6亿元,7个专场成交率达到100%,并出现了27件过千万的重量级拍品。其中4件王铎书法成交过亿,创造了王铎书法成交的世界纪录;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以6680万元创造当年国内瓷器秋拍最高成交价。
“匡时的这十年,经历了市场的平淡,有幸赶上市场全面爆发可以说经历了‘山’字型的发展历程。对于企业和经营者来说,这是市场规律,要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表示。
据统计,2015年度匡时拍卖总成交20余亿元。其中,21件拍品成交突破千万大关,68件拍品成交过500万元,87件拍品成交超400万元。春拍中,备受瞩目的国家一级文物“三宋”不负众望以1.29亿元领衔拍场。
秋拍也有不俗表现,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拍出3450万元,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相明石瓢壶拍出2702.5万元。
对文化心存敬畏打造“匡时”模式
匡时成立之时,嘉德、翰海、朵云轩在业界已经颇具影响力,如何在这些老牌拍卖公司之中脱颖而出是匡时人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公司成立之初,董国强将公司定位为一家有文化品位的拍卖公司,在这十年里,他们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并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认可。
在专题、专场的策划上,匡时从艺术史、社会文化等多角度深入发掘,陆续推出了清代“扬州画派”、清初“四王吴恽”、晚明五大书家、明代吴门画派、南张北齐、近现代名家佛教题材书画和渡海三家等专场,对拍卖市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从《崇祯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到《种菜诗唱和册》 再到《过云楼藏书》,北京匡时无不体现出一颗对艺术文化的敬畏之心。从专业出发,深入发掘拍品的文化内涵;从客户出发,秉承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维护客户利益,创造品牌价值。在拍品的文化价值推广上,匡时率先推出了学术研讨会、全国巡展、纪录片、论文集出版、专业的图录等系列组合形式,特别是关于《过云楼藏书》的研讨会、论文集、纪录片、预展再现“过云楼”,更是成为业界有口皆碑的“匡时模式”。
从2012年开始,北京匡时还通过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联合重要的学术、艺术机构和核心媒体,并力邀艺术界、收藏界、财经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精英共同在预展推出大型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匡时艺术体验季。
在全面提升藏家与客户艺术体验的同时,“艺术体验季”更是为广大观众搭建了一个更具互动性和文化性的平台,一方面在努力培育市场,同时也在潜移默化间间改变着藏家的观念。经过多年的打磨,已经形成匡时拍卖的文化品牌符号。
学术与商业的权衡坚持做文化重建的参与者
学术与商业看似矛盾的两个层面,匡时却完成了极好的融合与平衡,这与公司理念和领导者自身的文人气质有关。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文化曾被割裂,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正是中国文化的重建时期。匡时作为一家商业性质的拍卖行,却把重建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
从备受瞩目的《过云楼藏书》,到名噪一时的“收藏寻城记”,从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到引发红学热的《李煦行乐图》,匡时始终执着于市场背后的学术发掘。表面看,这种模式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资本,但从品牌树立和长期发展来看,这不仅让匡时形成差异化经营的模式,更让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收益。在坚持商业拍卖的同时,强调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给拍卖行的社会责任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也成为匡时能稳居拍卖行业三甲的重要原因。
2015年市场调整延续,但匡时依然坚持主打学术牌,推出了“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专场、“光宇归来: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张光宇”专场,并围绕这一专场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和展览。除此之外,还在龙美术馆举办了“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使得市场背后的学术研究再度深化。
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匡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品牌推广、学术研究、市场营销、业务拓展、客户服务等方面全面优化。在内地市场不断精耕细作的同时,匡时拍卖也在海外市场的发掘和拓展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比如在北美、日本、欧洲、台湾等地区设立代表处。
“圣贤耻独善,所贵匡时艰”,匡时拍卖在艺术收藏与文化传播方面的努力,在拍卖行业内成为一种新的风气,这种学术探索会持续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
北京商报记者 傅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