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书法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书法 > 正文
苏轼《致长官董侯尺牍》亮相 宋代花笺迷人眼
发布时间:2018-01-1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分享到:    收藏

2018年新年到来之际,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宋代花笺”特展。本次特展共计选展20组件,以宋代砑花笺纸为核心,不仅是史上最具规模的一次展出,更是过去前所未有的主题展览。该院表示,期盼民众能从这批存在将近千年的宋代砑花笺纸中,一探宋代典雅的文化与时代审美风尚。


 

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卷(局部)

展品中不乏令人惊奇的图案,完全是在尚未拍摄前无法想象的内容。本次展览也特别结合数字拍摄科技,观众除可欣赏到这些难以察觉的隐晦装饰图案外,也能够进一步认识纸张在书写中的重要性,真正了解到这些珍贵加工纸的文化意涵。
 

苏轼《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牍》

据介绍,展品包括李宗谔《书送士龙诗》、张方平《书尺牍(名茶帖)》、蔡襄《书尺牍(陶生帖)》《致通理当世屯田尺牍》、苏轼《至孝廷平郭君尺牍》《书尺牍(屏事帖)》、黄庭坚《致齐君尺牍》、宋徽宗《池塘秋晚图》、米芾《书离骚经》、陆秀夫《致义山尺牍》等名家花笺书信作品。

“花笺”泛指经过装饰的笺纸,此次展出则是以宋代砑花笺为核心,“砑花”技法乃是利用雕版在纸上研压出凹凸纹饰。文献上记载的砑花笺可以溯源至五代,然而传世实物则以北宋为最早,被公布的数量也少,几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总是重复被引用,导致宋代砑花笺纸一直给人很稀罕的印象。目前对砑花笺的认识与研究,主要以明清时期的作品为主,由于比较容易见到流传实物,也形成砑花笺纸多流行于明清的说法。然而,经过仔细观察与研究,发现台北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宋人书画中,竟有二十多件珍贵的砑花笺纸,除少数几件因花纹较明显,曾被学界关注到之外,大多数仍不为人所知,对于纸上的装饰纹饰更是宛如瞎子摸象一般,难以窥其全貌。
 

苏轼《致运句太博尺牍》

本展共精选20组件书画,其中以宋人书信居多,这些纸张上的花纹除了几件显而易见外,大多数难以用肉眼看到,在过去都被误认为素笺。这批装饰得既低调,却又极精致的宋代花笺,由于制作技法、装裱过程等因素,再加上历经近千年的风霜岁月,使得这些纹饰在辨识上已相当困难,唯有利用特殊的摄影技术,才能将这些消失近千年的纹饰重现。为了让观众一睹这些隐藏在宋人书画中的纹饰,除了展示原作外,同时也会搭配影像输出,援以展现砑花笺纸在尺牍书写文化中的风采,彰显宋代砑花笺纸艺术的卓越成就。
 

蔡襄《致通理当世屯田尺牍(思咏帖)》

宋蔡襄《致通理当世屯田尺牍(思咏帖)》。形式:册。尺寸:29.7×39.7厘米。皇祐三年(1051)四月,蔡襄(1012—1067)离开杭州时,书此札与冯京(1021—1094)道别,并赠大龙团茶及青瓷茶瓯,这两物在当时都极为名贵,大龙团茶此时应该仍是贡品,小龙团茶则是蔡襄在庆历七年(1047)任福州转运使时开始监造进贡。全作行笔沉稳,结字端丽,挥洒自如,潇洒飘逸,是其行草书中的佳作。书家挑选了一张饰有蝴蝶纹样的罗纹砑花笺,蝴蝶纹样为对飞圆形构图,外饰一圈珍珠纹,类似蝴蝶纹饰也出现在瓷器与服饰上,或许有特殊意义。
 

苏轼《致长官董侯尺牍》

宋苏轼《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牍》。形式:册。尺寸:26.5×30.5厘米。“孝履”指居丧期间的起居行止,言明郭廷平正在守丧期间,据内容推测约书于熙宁八年(1075)。书法属早期秀丽风格,用笔讲究,线条流畅丰润。此札书于满饰龟甲纹的粉笺上,六角形龟甲纹中皆有一只小乌龟,东传至日本后成为流行纹饰,有时乌龟还被简化成小花,然在中国书写用纸上反而少见。尽管守丧期间一切讲究朴素,苏轼却使用了外观颇为精美的龟甲纹砑花笺,考虑古代龟型墓志铭上亦饰有龟甲纹,或许纹饰本身的含意能切合礼节。另有苏轼《致运句太博尺牍》、 苏轼《致长官董侯尺牍》。

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形式:卷。尺寸:33×237.8厘米。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能诗、善书画。此件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古雅可爱,以写意笔法描绘写实造型,符合徽宗的粗笔风格。全卷用纸张为砑花粉笺,表面皆有涂布,其上再砑以典雅的卷草纹饰,纹饰上还涂有云母状的发光物质,最后印压出织品的横斜纹路,代表宋代制作工艺最高等级的加工纸。砑花笺纸多为书写用,作画相当罕见,纸面上的粉稍稍影响到笔墨表现,线条呈现出砑花笺书写的斑驳感与墨趣。

据悉,本次特展将持续至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