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书法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书法 > 正文
古人写字为什么从右边开始还竖着写
发布时间:2017-04-01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收藏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民族历史的载体,更是国人智慧的结晶。

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方块字,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充满了美感,这种最独特的象形文字,有结构之美,就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的,且稳定,协调和平衡。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充满了意象之美。汉字的书体纷繁,姿态万千,不为形体所拘,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呈现了动感之美,所有这些,都成就了艺术精品——中国书法。

书法作品大都是竖行书写的,偶见横行作品,其艺术性也往往比不上竖行作品。古人写字,都是竖着写的。单从结构分析,汉字由横、竖、撇、捺、折五种基本笔画组成,“写汉字时,总是由左角或上面起笔,收笔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右上角补上一点,或向右上提笔带出弯钩,这类字适合在右边横着写下一个字,但其仅占汉字的少部分;另一类是在右下角或下面收笔处,或者收笔于中间,这类字适合在下面竖着写下一个字,占汉字的大部分,”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是从上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流畅连贯,可一气呵成,飞龙舞凤,大有气势。

在简牍上刻划图形符号以帮助记忆,应该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方书写式,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形成完善的文字系统,从而发展为成熟的书写方式。“孔子编著的《尚书》主要内容是古代文告,年代最早是《尧典》和《皋陶谟》两篇,文字古奥,少见孔子时期的语言特征,说明两文不是口头传诵到孔子时代的,而是书写抄录流传下来的。”

简牍,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的总称,纸张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用左手握住简册,以便于右手刻字或书写。简牍流行于先秦,两汉时期最盛,直到东晋末年才被纸质取代,在中国使用的时间长达千余年,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已然成为亘古不变的习惯。

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 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所谓“无出其右”,天下第一。

这样的书写习惯一直持续到解放后,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华侨教育家陈嘉庚先生,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之后,郭沫若、胡愈之等也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自然省力,不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用横式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的魅力是任何一种文字都不能与之抗衡的。如今,文化快餐时代,人们善于使用电脑打字,所以对汉字的识别能力逐渐降低,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懒于书写,忘记了书写的快乐,生活中,提笔忘字的也越来越多。如果人人都能坚持手写,书写出漂亮美观的文字,就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