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有些现当代艺术品根本不值这些钱,近些年中央着力反腐、市场逐渐规范,价格泡沫自然会破裂,这种市场调整其实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汪勇说。
近几年,拍卖市场流拍、低价出售的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齐白石、张大千的某些作品,据统计价格也有所下降的,让人一片哗然。
汪勇解释,这样的现象不能代表张大千、齐白石的作品价格走低,只能说明市面上出现的一些作品质量欠佳,一方面作品的真假要画上一个大问号;另一方面,作品是否是精品、是否有残,这些情况都要考虑到。能够激发藏家购买欲望的艺术品毕竟是少数,而且市面上流通的精品近年来越来越少,因为真正的藏家,一旦买到精品,都不会轻易出售。所以遇到精品出现,在拍卖场上竞价几轮至几十轮都是常事,拍品的成交价格也一次次破纪录。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金明,今年已经83岁高龄,在艺术品市场游历几十年,他总结: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的古玩市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文革”退赔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市场上古玩的质量极高、价格低且极少有赝品;二是退赔结束后货源稀缺的萧条时代,古玩商将货品卖空,一些高质量精品捂盘惜售;三是真伪难辨的竞争时代。集藏需求越来越多,僧多粥少,在供不应求的市场规律运行中,不但藏品价格大幅上扬,高仿赝品也乘虚而入。而这也正是阻碍当今市场发展的最严重问题。“毕竟古玩是先人几千年来的文化遗存,它不可能是源源不断的,精品只能是越买越少,不足以支持无限扩大的消费市场。如今的古玩市场,赝品和"坷垃玩"居多。”什么是“坷垃玩”,就是那些残次品、不具收藏价值的东西。所以他奉劝那些新入行的藏家,别再梦想什么捡漏了。
去伪存真 讲求实证
是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采访中,几位专业人士反复提到艺术品市场的造假问题。
张金明坦言,如今市场造假的方式越来越多,曾经一家拍卖机构请他去鉴定一对圈椅,第一眼老黄花梨无疑,第二眼发现,这对圈椅是用一把椅子的零件混入新木料拼成两把,还好仔细观瞧了。在假假真真的市场中,目前只能靠业内古玩商和投资集藏者的眼力、财力、魄力来仔细判断。用知识和经验武装自己,细心学习,多看少动,一旦确定是真品,就要根据自己的财力,果断出手,最好多说“多亏了”,少说“早知道”。他建议藏家买就要买精品,财力不够,可以买小件的精品。
虽然“赝品”并不是当今社会才出现的问题,但是它的确是当下艺术品市场的顽疾。尤其是艺术品的功能从收藏发展到金融领域,它背后所涉及的资金和产业链越来越庞大,这个问题就不能视而不见了。汪勇建议,相关法律应修改关于“拍卖机构”对作品真假不做保证的相关法条。
一直以来,辨别艺术品真伪大多只能靠经验,如今,科技日益发展,艺术品正逐渐向着实证科学方向发展。2015年11月9日,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品鉴证研究所成立仪式在天津举行。艺术品鉴证研究所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和天津师范大学共建,作为全国首家艺术品鉴证研究机构,将助推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
孙世圃教授介绍,将实证科学应用到艺术品上,就像是为艺术品测绘出DNA序列,虽然还不能百分之百准确,却可以大幅提升准确性。例如,对同一作者的画作,其油墨、纸张、印章材料进行分子级别的检测,对笔触的浸润程度进行显微检验等。这些勘察从经验科学的宏观采用集纳进入到微观系统。目前,研究所开始着手建立中国字画鉴证系统工程。不过目前也是有一些难题,例如一些古代遗存,其本身是真迹还是高仿就有争论,且数量很少,那么提取“DNA序列”就会有困难,所以为现当代字画建立数据库是首要任务。
此外,对于艺术品市场赝品横行的现状,国家也着手加大治理力度,2016年1月18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签署文化部第56号令,公布了修订后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于2016年3月15日起施行。
孙世圃说,修订后的《办法》较前一版本,违规处罚条例增加了二至三倍,新《办法》进一步理清了各管理机构的管理范围,对艺术品市场实行全方位内容监管,将网络艺术品、投融资标的物艺术品、鉴定评估等纳入监管领域。艺术品经营单位应买受人要求,应当对买受人购买的艺术品进行尽职调查,提供能够证明或者追溯艺术品来源的证明文件,且保留材料五年以上。这增加了艺术品经营者对保证艺术品质量的相关责任,从而促进市场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