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书法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书法 > 正文
评赵学敏的书艺风格及其书法理念
发布时间:2015-07-03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收藏



    作家王蒙曾提倡多几副笔墨,他是以书画家为喻,而要求作家自我风格格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翻开王蒙20多卷的《文存》,人们很难找到两篇写作路数完全一样的作品,即使像“季节系列”这样的多卷长篇,各卷的风格,也见出明显的差异。如比较《恋爱的季节》和《狂欢的季节》,前者充满着青春时节的浪漫追忆和五十年代初特有的文化氛围、热情、天真、幻想;后者则是“文革”年代身处边地的知识分子的生命体验,行文风格也可称之为语言的狂欢。至于他的中、短篇小说,彼此之间的风格反差就更大。王蒙是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有风格意识自觉的作家之一,不仅在实践中做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他的以《风格散论》为代表的论著,也是对当代风格美学的贡献,其意义决不限于文学。

《行草兰亭序》的面世,标志了赵学敏书艺风格的成熟,但并不意味着他风格探求的凝固,单一,更不意味着他的止步。他更积极地拓展着自己的知识视野,加深加厚自己的文化累积,他深知庄子在《逍遥游》里所讲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是至理名言。只有在江海之上,他的书艺创作之舟,才能驶向更阔远的地方。所以,除了更加勤勉地创写和借鉴古今名家的书作之外,他还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有计划地深入钻研我国书法理论史上的名作,如索靖的《草书势》、蔡邕的《笔论》,刘熙载的《艺概》,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而包世臣和康有为的著作,对他影响尤大。包的细致深刻,康的胸襟阔大,都让他感佩和沉思。虽然他仍临习魏碑和唐楷,但主要着力点却始终在行草。以草书而论,他一方面谨守于右任家法,撷二王逸韵,另一方面,对明清易代之际王铎的草书技艺亦颇为倾心,并且进行了认真的揣摩和研究,能够借鉴与吸收的,他也尽可能拿来为自己所用。新近的金陵书展上,有行家就从他的草书作品中,看出了于右任,看出了二王,也看出了王铎,都证明了他“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师法取向。

因此,在他的《行草兰亭序》面世11年之后,他的《草书奥运赋》的成功就是必然的了。《奥运赋》的文本,出于王金铃之手,纵陈古今,会通中外,文笔流丽,亦见气象。经赵学敏以清劲秀逸的草书,进行书法的再创造,便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赵学敏的《草书奥运赋》原作长18.2米,高1.47米,曾在多个书法展会上展出过,获得了业界和读者广泛的赞誉及好评,并被奥组委确定为“特制奥运宣传品”,精印了20000多份,作为礼品赠送来北京的各国朋友。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表现。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的那枚白文印章的图案,就集中表现了中国书法深邃的文化气韵,而气势磅礴的开幕式,那渐次展开的卷轴,则更充溢着民族书画艺术特有的神髓。选定赵学敏的《草书奥运赋》作为特制奥运宣传品,不仅因为作品的内容铺排扬厉地记叙了奥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强身强国的奋斗历程,抒写了中国人尽洗“东亚病夫”之辱,举办奥运,百年梦圆的豪情壮心,而且因为从书法艺术上看,这个作品也完全可以作为文化宣传名片之一赠人。这是赵学敏个人的光荣,也是当代中国书法界的骄傲。

如果我们把《草书奥运赋》放在赵学敏书艺风格探索的发展进程和总体格局中来看,就会发现,与《行草兰亭序》比,此作之中,笔触变细了,但力度不减,可以用清劲形容之,概括之。而在草法上,他仍坚持了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结体规范和书写规范,中锋用笔,不涉险怪,更不搞花拳绣腿,只于平正中见奇崛,显功力。

赵学敏作书,有一手绝活,就是面对一张宣纸,既不折叠,也不在纸下影格,只是目测纸的大小和尺寸,结合自己要写的内容、字数,在心里确定字的大小,行的宽窄,而后濡墨运笔,斐然成篇,字距、行宽,都能大体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是习书半个多世纪而苦练出的一项审美直觉能力和书艺基本功。《草书奥运赋》当然也不例外,正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全作在18.2米卷轴中展开,正文128行,加4行款识,共132行,行各10—15字不等,以12—14字者居多。以章法而论,每行纵向诸字,要皆守中,绝少左右偏欹者。但字之大小错落,疾徐疏密,以及左右顾盼之呼应,又多与书写之内容相表里,不难看出作书者落笔时的情感律动和笔势起伏。

草书写到情浓兴起之时,常常两字、三字乃至一行,连接不断,不气贯通。晋之二王,唐之张颠、狂僧,清之王铎,现代之毛泽东,都有这种倾向。赵学敏草书,根基在北魏楷书,又自行书过渡而来,但谨守于右任草书家法,行草自不必说,即使如《草书奥运赋》这样的作品,也不以数字连结不断为能事。有时两字相连不断,如第二行“全球为之呼吸”,“之呼吸”三字,“之呼”相连,而“呼吸”两字则似连而实未连,在连与不连之间。再如第三行,“瞩目”“旷世”分别相连。细味此中断续之道,只能说是连于所当连,断于不可不断。实际起作用的,还是书写时的情感、情绪的律动,以及相应的行笔定势。以我之见,学敏用笔,即使多数互不连接的相邻两字之间,也是形断而神连。正是在这种外在的连与不连之间,形断神连之间,让人见出气韵、神理的流转,形成分明的类似乐章的旋律感。

《草书奥运赋》的面世,是赵学敏在书法创作上继《行草兰亭序》之后,又一个带有纪程碑性质的力作。就主体的创作状态而言,有着如《行草兰亭序》一样的自由和自如,给人以举重如轻之感,也进入了“逸”的审美境界。但不同在于,这个作品已不能以雄逸概括,它更多了些挺秀之气,可以谓之秀逸。加上我在前面讲过的清劲,故可以说,《草书奥运赋》的主要风格特点是清劲秀逸。当然,流丽典雅,也是其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这又与赋的文体规范相联系。

还应特别提到的是赵学敏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是重要的释家经典,属《大品般若经》六百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中的纲要。共260字,汉译本有六种,主要是后秦鸠摩罗什的译本和唐玄奘的译本。因为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附于《沙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之后,成为此碑内容的一部分,一样由王书集刻,故后世书家临习,书写,也多以此为据。赵学敏之写《心经》,像他写《兰亭序》一样,不是临摹,而是创作。虽然像怀仁集王羲之原书一样,也用行书,却用的是自己的书体,表现的是自己的风格面貌。

赵学敏写《心经》,差不多也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据他自己说,至少已在千幅以上。文怀沙老先生正是看了他写的《心经》之后,给了他的书法以“雄豪婉丽,冲淡清奇”的概括和评价。文先生还与学敏一起共研《心经》、共展《心经》书法卷轴,合影留念。

我看过几种赵书《心经》,前不久去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他还为东道主留一帧《心经》。以文怀沙先生看到的《心经》为例,在我看来,至少在风格上,无论与《行草兰亭序》比,还是与《草书奥运赋》比,都属于另一种笔墨,另一种风格面貌。文先生说他“笔体潇洒”,用了“冲淡”,“婉丽”等字样。潇洒,就是我讲的逸趣;冲淡,便有了脱尘的禅意,赵学敏的《心经》运笔,多藏锋,而且柔婉趋拙,骨力内敛,与其别的书法作品相比,可以“别出心裁”论之。这让我想到弘一法师的书法,柔、拙、圆、静,脱尽尘俗,无市井气、富贵气、烟火气。学敏作品,当然达不到弘一那种“天心月圆”的佛门境界,但他书写《心经》的敬慎诚笃,也还是见诸笔端的,虽不能至,却仍是“心向往之”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