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书法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书法 > 正文
重拾书法养性情临摹执笔有讲究
发布时间:2015-07-02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到:    收藏

原标题:重拾书法养性情临摹执笔有讲究

入门

可从喜欢的字体练起

对于初学者而言,从哪一种书体进入为好?传统观点认为是楷书,也有人提到沿着书法史顺序学习,而倪宽和张思燕都认为,成年书法爱好者从自己喜欢的书体进入,更容易“上瘾”。

倪宽表示,每个人对笔的悟性不同,基础好一点的,从楷书进入,那没问题;如果没什么基础,从隶书或篆书进入,可能更容易些,因为楷书控制起来比较难。“也有人想从行书开始写起,那也没问题,先写一段时间以后,激发起了兴趣和毅力,再补补楷书,解决书写中提、按和力道等问题,也无不可。”

张思燕强调,成年人的思想已经很成熟,对事物的认知比小朋友要完善得多,因此,在书法学习上,未必要像孩子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楷书书写难度比较大,一撇一捺稍有差池,整个字看起来就很不舒服,会让学习者感到沮丧,所以我比较建议成年人从隶书开始入手学习,像《张迁碑》、《曹全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隶书书写只要在线条上把控住了,笔画上即使有点出入,整个字看起来也还是不错的。一旦书写者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了,就越能更快进入状态,写得更好。当然,就课程设置而言,我会让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想学的书体。”

临帖

由碑入手 金石味浓

至于什么样的字帖比较适合初学者临摹,倪宽认为应该挑选那些结构比较端正的,不能一开始就学些以怪为美的书体。“初学者学得正了,以后在书风上怎么变,也不会变得‘无法无天’,不可收拾。王羲之的作品为什么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喜欢,一直被当做范本?就是因为他的字结构很正,始终符合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的审美观。”

的确,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塔序碑》,一直是行书中的临摹宝典,甚至有人认为《圣教塔序碑》作为教材比《兰亭序》更实用。对此,倪宽有些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圣教塔序碑》毕竟是唐代人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不见得是入门的最佳选择。《兰亭序》流传下来的几个版本,也都是后人临摹的。我以为,最好还是临摹原作者的传世墨迹,这样才能更清楚地把握书写时的提、按、顿、挫。拓出来的作品,对于掌握字的结构是有帮助的,但作者的书写过程很难完好展现出来。”

当然,由碑入手,也不失为一条路径。张思燕就表示,“学习碑的好处是笔触有金石味、有厚度,但缺乏帖的灵动,所以学碑一段时间以后,下笔有力了,也要学学帖。而单纯学帖容易浮、容易飘,学过碑以后就能压得住了。初学者建议从碑入手,有了浑厚的底子,再把帖的优点带入进来,这样书写起来既沉稳又灵动。”

    摹写

培养对毛笔的亲近感

所谓“临摹”,其实既包含了临,也包含了摹。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否一定要经由摹再到临呢?

在倪宽看来,摹写是书法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且是最节约时间和金钱的方法。“如果你此前有很多错误习惯,或基本没写过毛笔字,通过摹写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因为运笔过程中,按得轻一点还是重一点,老师抓着你的手是做不好的,单靠语言也难以说清,而一旦你去摹写,笔要怎么走,力要用多大,慢慢就可以悟出来了。对于小朋友而言,这个事情简单好玩,而且培养了对毛笔的亲近感和掌控上的灵敏度。”

当然,摹写一段时间,如果觉得没太大意思,就可以临了。张思燕就比较主张成年人以临为好。“摹比较机械,成年人摹写起来可能会觉得无趣。对临、意临或者默写,以领会精神为主,发挥的空间会更大些。”

另外,张思燕还强调了读帖的重要性:“临帖要一以贯之,不能一种字体还没掌握得比较好,就进入另一种字体的临写。但通过多读帖,多看不同的书体,了解整个中国的书法历史、书法文化,对把握书法的精神、精髓是非常有帮助的。”

执笔

不必太拘束

近期,关于书法学习中的握笔问题,也有人对通常倡导的五指执笔法提出了异议。并指出启功先生曾说过,握笔就像拿筷子,没有一定之规。

对此,倪宽表示赞同:“握笔虽然还是要有所讲究,但确实不必太拘泥。写小楷、写大字、写榜书,所用毛笔大小不同,握笔方法也不同,不能一种姿势‘通吃’。尤其是五指执笔法,更适合坐着写,站着写就没那么舒服了,而且写起来比较容易累。其实三指握笔法好一些,就是接近我们拿钢笔的那种方式,写起来会更顺畅。”

张思燕也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强调执笔姿势还是有必要的,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就不必那么严格了。同时,在笔的选择上,她建议初学者用狼毫或者兼毫(里面狼毫、外面羊毫),稍微硬一点,比较容易掌控;羊毫太软,悬腕时如果手的力度不够,是很难把控的,容易打击信心;写得比较好了,再慢慢往软笔上靠,笔力就能慢慢练出来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