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唐代,明清民窑瓷器中也充斥大量简体字。
明 成化民窑中的“制”(製)
清 康熙 “奇玉堂宝鼎之珍”款中的“宝”(寶)
即使这曹雪芹这样的大文豪也不“避讳”简体字,在清代《红楼梦》手稿里,简体字俯首即是。
手抄本中主人公贾宝玉的“宝”(寶)字、贯穿故事主线“荣府”的“荣”(榮)字,悉数简体。
或许,你会认为,手抄本毕竟是手写体,正式刊印的书籍则不然了。那么,请再往前看,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撰集的著名小说“三言二拍”之一《警世通言》是正式刊印的,其中也被发现有许多简体字。
明末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简体字
晚清官方文书、甚至权力机构也用简体字“昭告天下”。这块清内务府的令牌,就是例子。
清 内务府令牌的“务”(務) 字
这一系列涉及各个朝代的简体字是怎么回事?
汉字从原始社会陶器符号,到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再到楷书,一直处在变化中。文明的发展使得遇见的情况愈多,处理的事物愈多,字的产生与衰亡,书体的变体和简化字的产生完全是适用社会趋势。秦统一六国的“书同文”远不是汉字的定型。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变通,包括自己的语言文字。秦颁布的小篆使用不方便,便在生活和生产中产生了发生变化极大的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