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记忆·二(油画) 李卓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在新的时代面前,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变生新对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当代油画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青年教师无疑是中坚力量,对他们的栽培和鼓舞是时代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著名油画家靳尚谊表示。
4月28日至5月11日,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北京彩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视野与使命” ——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教师扶植计划创作研究展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举办。此展共展出了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教师扶植计划” (以下简称扶植计划) 9位青年教师的创作成果,亦是该项目的成果汇报展。各位青年教师在项目的支持下,各显身手,以自己的课题为依托,以多元的视角书写着新一代油画家在油画创作上的创造力和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青年画家的探索热情和开放性格。
聚焦青年,推动油画发展
扶植计划项目为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从2013年策划发起,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了3届,分别从美术学院、综合类艺术院校及师范学院3个院校领域的30余所学校中,邀请各院校专家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评。项目组委会聘请中国油画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多次评选研究,最终选拔出王乐其、李卓、何军、潘文艳、汪莺莺、俞健翔、何振浩、崔雪冬、池颖红9位优秀青年教师列入扶植计划,每位教师均获得8万元扶植基金,并可根据各自课题研究方向选择国外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及艺术机构进行艺术考察、研究,回国后根据考察体会进行创作。本次展览就是他们9人根据各自的选题,在实地考察并与著名专家积极交流后完成作品的集结和展示。
在各个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是我国美术事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各个画种的传承、艺术精神发扬中的重要一环,一批又一批美术人才都在他们的培养下走上艺术道路,因此,对他们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该项目对准青年教师,聚焦目前国内美术教育生态,对这些油画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从视野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提高。“扶植计划中的9位青年教师来自美术学院、综合类艺术院校和师范学院,整个项目的亮点就在于基金会从全国艺术教育的总体和全局来考量,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年龄则从36岁至40多岁,这些青年教师有的在学校是油画系主任,有的是教授,他们都在中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表示,该项目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让他们牢记使命并提升自己的学术和创作水平,以培养更多的油画创作人才。
开阔视野,进行当代探索
油画是从西方舶来的艺术,在本土化发展历程中,中国油画逐渐生成鲜明的自主性和中国特色。但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油画创作需要中西的更深入交流。“本项目对青年教师的扶持方法带给业界深刻启迪——如何从学术层面给青年教师提供机会,让每一位获得支持的艺术家在几年之内能够迅速成长并获得显著效果?进入现场语境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到西方去,打开自己的眼睛,以他们的视角来看油画,并将其和自己之前在中国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结合,这样效果将事半功倍。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表示。
当代性探索是本次展览希望呈现给大众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该扶植计划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谓当代性,就是紧随时代的步伐,在现实主义视域下,以时代的眼光和高度来对油画创作的创新性延伸和转化,这对这批青年画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要机遇。在展览中,王乐其的《模特》系列、李卓的《无名的记忆》系列、何军的《晚霞行千里》 、潘文艳的《城市幻象》系列、汪莺莺的《青铜少年》 、俞健翔的《冬天的桦树林》 、何振浩的《冥想者》 、崔雪冬的《蒙古祭》 、池颖红的《空间物语》系列等都备受好评,作品生动地展示出了他们的创造力。正如尚辉所说:“在当下谈及油画的当代性对于西方人来说都很难,这样的话题在当下的中国更为复杂。但尽管如此,我们应该仍抱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尝试和探索。从本项目的验收结果来看,这批青年画家在创作上走出了很扎实的一步。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