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春早(国画) 1997年 孙其峰
原标题:飞鸟出林春意渐浓
孙其峰修养全面,在中国画创作相关技法方面尤其纯熟。他除了在花鸟画方面成就斐然之外,对山水画也有广泛的涉猎,对元、明、清等山水画名家的诸多作品都有临习和借鉴。如花鸟画一般是折枝的,宋元以后,明清的林良、吕纪,一直到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以至近代的王雪涛等,都是如此。孙其峰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是继郭味渠、潘天寿之后把山水画和花鸟画相结合的成功典范,他能够把花鸟创作的空间、触角延伸到山水画创作当中,和谐地生成一种全新的面貌,并且有自己的立意和风格。在《枝头春早》中即能够感受到这一点——这张画表现的是飞鸟出林的场景,主旨为春意初浓,中国画在色彩表现上的主观和主题表现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诗意性和文学性俱佳。
从技法上来看。首先,采取了一种交叉鼎立的山形构图,整体有一种向上的气势,几个主干都采取了一、二、三分布——一笔长、两笔短、三笔破凤眼,主干以上部分的架构也是这一理念,且大开大合、直而曲之、曲而直之,下面密不透风,上面疏可走马。其韵律感与节奏,符合孙其峰一直强调的形而上精神,以聚散、开合、呼应关系,及对大自然的观察、对树林细致的体验中提炼出一组最美的空间、最美的架构,得赏心两三枝之趣。其次,在用笔上完全是草书或行草的应用,老笔分劈,俯拾即是,一任自然,游刃有余,对于主干的交叉、纵横关系及方圆相间的把握,都烂熟于心而后发诸笔端。第三,枝头的部分,以淡墨点了一些小点:北方的丛林一旦入春,会令人有一种新绿的惊喜。孙老这张画过人之处在于,他在点这些点的时候,体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精神,虽然树头的那些萌芽没有点上新绿而是用淡墨来代替了,以无化有、以有化无,但观赏者并不感觉它是无色的,而是新绿染上树梢头的意境。第四,他在中间几个主要大干的交叉上采取了浓破淡、淡破浓的手法,在规律性当中又有很多无常性——我有我法而又不拘于我法,涨墨与渴墨交叉的画面苍润、聚散有致。再者,从内容上来看,这一作品通过在树头上组合的一群飞鸟,表现出了春的欢喜和飞鸟游戏于家园的意境。能在多变的鸟的飞行轨迹中抓到这样一个排列有序的瞬间,是孙先生的过人之处,体现了他对于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很强的组织、驾驭画面的能力。且这些鸟的用笔全见笔锋,行笔有面有线,既有对鸟实际造型的一些表现,又有他写意的表达。
综上,我以为孙先生在花鸟画上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也最能体现他综合修养和综合艺术成就的作品,就是他这种对于写意性的树的表现,这种枝干的交叉方式和构图上的新颖,以及他在表现一些枝叉和点的时候浓破淡、淡破浓的技法自然的流露。这在我们所研读的经典花鸟画作品和山水画作品当中并不多见。可以说,孙其峰开创了中国当代花鸟画的一种格局。
中国画具有人文精神,品赏一张画,首先要讲品。品指人品、画品,即格调的高雅。孙其峰这幅画通过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自己的笔墨语言,表现了很强的人文精神。此外,此画最重要的是格调,于画家而言,格调是通过自己充分学习借鉴经典作品,及历史、文学、书法篆刻甚至西方现代理论,糅合自身的主见,并从中提纯。而于受众的我们,则是要通过欣赏具体的画作看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能把这种追求传达给大家。
文学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画家而言,做好自身修养,有好的人品,有高雅的绘画,才不会辜负当代盛世,才能有担当、有责任,完成我们这一代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这一点,孙其峰是榜样。(作者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