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声瀑响图轴》
《枯树茅斋图轴》
6月10日,位于天宁寺内的郑板桥纪念馆正式开放。在陈展展品中,有一幅郑板桥和罗聘的父亲合作的书画,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关注与好奇。
为何选址在天宁寺内?
郑板桥在扬州的重要停泊地
作为2017年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重点项目之一,郑板桥纪念馆陈展分为四个部分:“故园风雨一板桥”、“漫漫征程功名迟”、“十年县令雄心退”、“梦醒扬州一酒瓢”,较为完整地介绍了郑板桥的生平故事,重点突出了郑板桥与扬州及天宁寺、扬州八怪、扬州盐商的故事。
郑板桥纪念馆为何建在天宁寺内?该馆负责人解释,郑板桥和天宁寺的结缘,得从郑板桥30岁后到扬州卖画说起。
郑板桥是兴化人,16岁跟随本乡陆震先生学作词,22岁时开始绘画创作,24岁时考取秀才。其父郑立庵逝世,留下了一大堆债务。郑板桥无奈到镇江焦山躲债,遇到扬州盐商马秋玉,相见恨晚,遂邀请郑板桥过江,到他在天宁寺下院建的“枝上村”小住,一住就是数十天。也就在这一年,郑板桥开始在扬州卖画,尽管郑板桥在扬州的住所经常变更,但天宁寺是他的常住之所。
雍正六年(1728)春天,郑板桥时年36岁,再次寄居天宁寺读书,备战乡试。雍正十年(1732)壬子秋乡试中举后,郑板桥的生活明显改善。在天宁寺居住期间,郑板桥还邀请李鱓同住,还巧遇黄慎,三人在书画艺术方面作了很多的交流,对各自的书画创作有了很大的影响。
“扬州是郑板桥人生之船航行中的一个重要停泊地,天宁寺则是一温暖的港湾。”该负责人表示,正因为如此,郑板桥纪念馆最终选址在天宁寺。
罗聘的父亲也是画家
郑板桥和他合作了三幅作品
在郑板桥纪念馆中,陈列展出了一部分郑板桥书画作品的高仿品。其中,有一幅郑板桥和罗聘的父亲罗愚溪合作的书画作品——《松声瀑响图轴》,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关注与好奇,原来罗聘的父亲罗愚溪也是画家,他和郑板桥到底有何渊源呢?
据史料记载,罗愚溪,康熙年间中举,做过小官。在罗聘刚满周岁时,罗愚溪就去世了。罗聘聪明勤奋,所读之书,过目不忘。24岁时,罗聘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常为金农代笔。当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喜欢与书画名人雅集,书画名流也以与卢见曾雅集为荣,罗聘为其坐上贵客,郑板桥等名流也都对罗聘刮目相看。
欣赏着《松声瀑响图轴》,扬州资深书画鉴定家徐进华认为,罗愚溪笔下的山水,还是传统的技法,比较写意,水墨淋漓。郑板桥在这幅山水作品上题诗:“松声瀑响满虚亭,高士闲眠侧耳听。几个樵夫寻不到,古苔幽径万年青。”从中也反映出,罗愚溪的绘画风格与理念,郑板桥也十分认同。
扬州博物馆副馆长高荣介绍,扬州博物馆藏有两幅郑板桥和罗愚溪合作的书画作品,分别是《松声瀑响图轴》和《枯树茅斋图轴》,都是罗愚溪绘画、郑板桥题识。郑板桥和罗愚溪当年是不是在扬州合作的这两件作品,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这两幅作品也为研究扬州八怪画家交往提供了资料。
徐进华告诉记者,郑板桥和罗愚溪合作的书画,不止扬州博物馆馆藏的这两幅作品。上个月,他在南通博物苑鉴定书画时,发现了一幅同样是由罗愚溪绘画、郑板桥题识的书画,这三幅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到底合作了多少作品,现在还不清楚。
南通博物苑负责人介绍,康熙雍正时期的南通人丁有煜,虽不出家乡但名声很大,不少书画名家常去南通盘桓拜访丁有煜。南通博物苑还藏有高凤翰为丁有煜雕刻的端砚。郑板桥和罗愚溪都去过南通,拜访过丁有煜。“很可能是在南通拜访丁有煜,闲暇时作画题诗抒发文人情怀,合作了一些作品。”
记者 陶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