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绘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绘画 > 正文
画事 关良和马云的神秘共同爱好
发布时间:2017-04-21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收藏

前几天,一段马云(微博)唱京剧《红灯记》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大家纷纷惊呼,没想到唱的真不错!马云白底布鞋+雪茄+京剧,完全不像一个资深互联网人士,倒像是一个老派票友。


  
后台回复关键词 “京剧”,获得马云唱戏视频

后台回复关键词 “京剧”,获得马云唱戏视频  这可能并不是装,似乎随着人年岁的增长,就越来越能发现这些中国戏曲的好。

和流行歌曲直白地说“我爱你”不同,中国的戏曲,唱腔百转千回,有时候一分钟才唱一句,唱沿路的风景,唱曲折的感情,年轻人耐不下性子来听。

可在阅历丰富,历尽沧桑的人听来,却是不一样的味道。

演员的唱腔、身段,合着鼓点,起起伏伏,这节奏和韵味,恰恰跟中国画里笔墨线条的起承转合相吻合。

无怪乎,喜欢传统文化、艺术的国人都爱戏曲,因为这里面所包含的“魂”是共通的。

而在画家里,也有一个人,一辈子痴迷看戏、上台演戏,终日画戏,把《霸王别姬》里张国荣那份儿“不疯魔不成活”的劲儿,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就是关良。
  

关良

关良

画家关良,是从小泡在戏院长大的资深票友,粤剧、京剧,只要是戏都能看到如痴如醉,光看还不算,还要学,还要演,还要画。

他的戏画,好玩儿极了,仿佛将一干生旦净末丑的大戏台搬到了纸上,由他按下戏台暂停键。似乎再按一下,演员们还会继续唱念做打。

爱戏的人很容易交朋友,聊两句戏,就熟了。关良也有这样的好朋友,除了著名武生盖叫天,还有一个远在美国的华侨票友黄青新。

有人说美国也有京剧票友?

不但有,还多着呢。梅兰芳上美国演戏,难道全是洋人看吗?离开家乡的华侨,往往更加离不开传统这口,那是他们心上的一口提着的气儿。

1984年3月,关良应黄青新的盛邀,赴美国纽约考察和访问,并在黄青新家中居住,一住就是半年。
  

左起 关良之子关汉兴、关良 访美街头留影

左起 关良之子关汉兴、关良 访美街头留影

黄青新是在美国发展的华侨实业家,热心慈善事业,曾回国到广东捐资建过学校。除此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粤剧和收藏书画。

黄青新是粤剧骨灰级票友,不仅喜欢看粤剧,还在纽约出资组建了一个“青新雅集”乐社,专门请老师来辅导自己演唱,邀请国内名伶到美国演出。

关良和黄青新是广东同乡,又都热爱中国戏曲,俩人简直相见恨晚,在曲艺书画上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说不完,就用画的。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里,关良给黄青新画了许多戏曲人物作品,那时关良已经84岁。

这些作品,在关良回国后,被黄青新悉心珍藏起来,机缘巧合,辗转到广州华艺国际春拍。正巧,4月22日、23日,在上海延安饭店华艺国际春拍精品巡展上,就能看到其中部分精品。

细细看来,八十四岁老关良的笔头,仍然精彩。这精彩,来自于他从小在心里提着的,那口传统的气儿。

画画和戏曲,生长在灵魂里的两根藤

1900年,关良出生在广东番禺的乡下。当时老百姓连写封信都要花钱找测字先生,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看戏。

关良小时候家里清苦,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坐在爸爸肩头,去乐善戏院看戏。
  

他最爱看的就是“全武行”的打斗场面,看完戏回到家,还没过足瘾,自己也要在床上学着武生翻跟头,直到被母亲骂一通。关良的戏瘾,从那时起就已经初见苗头。
 

关良《戏曲人物》,镜框,设色纸本,24.5×68cm

关良《戏曲人物》,镜框,设色纸本,24.5×68cm

关良11岁时,跟着父母搬迁到南京。他们住在两广会馆,馆里就有戏台,每到戏班子来演出时,关良就扎到前排去看。

渐渐地,关良开始知道大闹天宫的是孙悟空,倒拔垂杨柳的是鲁智深,耍青龙刀的是关云长……看戏、画戏曲小人儿的爱好,也一直伴随他长大
  

关良 《戏曲人物》,镜框,设色纸本,45×123cm

关良 《戏曲人物》,镜框,设色纸本,45×123cm

1917年,17岁的关良在“实业救国”的呼声中,跟随二哥赴日学化学。关良不喜欢理科,每天补课补到脸发绿。

唯一放松的时刻,就是晚上二哥做饭时,他能闲一会儿,把玩着从南京带来的大量洋画片,随手涂两张人物画。

所谓“洋片”,就是香烟盒子里的小画片,上面用彩色线描画着中国戏曲和小说人物,这些洋片,是关良小时候父亲给他的,是他童年最珍贵的宝贝。

  

民国洋片

民国洋片

关良的随手涂鸦,让二哥学画的好友许敦谷看到了,觉得他很有潜力,便介绍关良进入了日本川端研究所学习油画。
  

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关良

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关良

从此,那个随手画小人儿的化学学渣关良,竟走上了画家的道路。但此时的他对西画的认识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

后来关良转学到东京的“太平洋画会”。印象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野兽派、表现派、构成派等西方现代派艺术,让他目眩神迷。

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能看懂了。

在西方艺术家中,高更、凡高以及马蒂斯的艺术风格对关良影响很大,回国后关良在学校教授的,也是油画。油画和他喜欢的戏曲,似乎是两个不搭界的事情。

但命运很好玩。抗战时期,关良囊中羞涩,竟买不起油画画材,于是改画中国水墨画。

长期接受西方艺术体系的教育,关良总沉浸在立体、透视、光影中。但当毛笔沾上宣纸,这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关良觉得,一切都应该有所改变。

他开始尝试画自己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中国戏曲人物。
 

关良《打花鼓》,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关良《打花鼓》,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他喜欢看戏、听戏,而当别人沉浸在戏曲中时,他不忘拿着本子画舞台人物速写,他用西方的办法记录传统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去解构人物动作、情绪、舞美设计。

回家后,他用传统的毛笔、宣纸、国画颜料,从速写中提炼出自己所理解的戏曲人物形象。

那一个个有些变形、夸张、类似孩童拙笔勾勒出的小小的人物,竟让关良痴迷到一画就是近60年。
 

关良 《贵妃醉酒》,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关良 《贵妃醉酒》,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画里的,都是活角儿

关良画戏,缘于他爱戏。没有这份儿爱,他画不了那么真实,那么可爱,那么像小孩一样,仿佛画的是自己的好朋友。

《西游记》伴随关良长大,他曾无数次画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的形象和故事。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