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绘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绘画 > 正文
书画名家赵溅球艺术赏析
发布时间:2017-04-01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收藏

  

 《悠游水巷》 60×90cm

《悠游水巷》 60×90cm

李一(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主编):他的纪实性山水画有一种诗的意境

赵先生是湖南人,画的是湖南的洞庭寻梦。赵先生把千滴泪和百重衣这种非常微妙的一些细节的东西刻画出来了,而且叫“移置沧桑”,这个“移置”移置的是一种意境,一种诗的意境。王鲁湘写的那篇文章挺好,的的确确他的作品是在宏观之气当中来建构微观之美,特别是一些局部放大的一些特写很抓人。我觉得这种特写等于毛主席对千滴泪,红霞百重衣的精微的描写,这是赵先生展览的可贵之处。“洞庭寻梦”从语言上来看,他的作品和一般的山水画不一样,他有纪实性,看这个画能够看到洞庭,能够引起我们很多的这种联想,不是纯笔墨的东西,他是有纪实的东西在里面,这是他的山水画的一个特点。洞庭寻梦,我觉得这个梦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构筑了自己的梦。另外更重要的就是他皴法,看赵先生的作品,他在皴法上也有自己的探索研究,如刀笔法运用,这些皴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因为中国的山水画的皴法也是不断发展的。我觉得赵先生在山水画的语言上,他有自己的这种创新精神。这种创新丰富了咱们山水画的语言。因为山水画的皴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赵先生他是千方百计的来拓展,而且发明了一些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赵溅球的作品具有探索性,感觉非常好!

  

《晒陶》60×90cm

《晒陶》60×90cm

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主任、教授):一个真正有使命感的画家

赵先生是我不太熟的一个画家,但是看了他的画以后,忘不了这个画家。因为他给我们的一个记忆是很强烈的,他的作品用足了力气画他所感兴趣的、去追求那样一个梦,以一个真正画家的使命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去圆梦。第一,他用中西法在画画,既有中国传统的追寻,同时又有西画的眼光和境界。他是用这两种方法在同时做画。同时,他又破中西法,又不拘泥在中西法的局限内。比如说用西法画对象,很注重细部,所以它的细部极其生动,画大感觉完全用了同等的力量。包括暗部的处理,暗部的笔法跟亮部的笔法完全一样,所以画起来好像没有暗部,就是把细节的真实性很生动的具体的画出来了,所以这是用的中西法。但是他又破了中西法,比如说西画用光,他的画也没有光,他用了影,但是没有用光,影是一个结构,它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很厚重的这样一个结构感放得很大,就像一个大树桩往那儿一蹲。这种感觉给人很强烈。他用了中西法,又破中西法。我想这跟他85新潮那个时候长期的思考是有关系的,所以他不局限在某一个法当中来做变化。同时,他的画很严密,很讲究、很下工夫去推敲的。所以他画面的秩序感,在严密的布局当中,韵律很清楚,很有节奏感。第二,我们经常写生取材,选择什么样的对象来画?在他上面表现的得很有特点,他是观物取势,选择什么对象的时候,他是独具慧眼的,他想追求的气势和性情当中看到的东西,他要把它合起来,所以他选择物象的时候是特别地去看的。这样的画一般人不太容易画,而且当作一个主体去画,这里面有势和气的自然融合。如何去选择对象,实际上成为画家的一个新课题。第三,笔法的对象做得很好。这是笔法当中不完全用中国画的笔法画画,不局限于中国画传统的套路。按照对象,它是笔墨对象化的体现,所以他有很多新的笔法,是个性、现场性的激情焕发出来的对对象的感受。笔法的对象化,是中国绘画当中原发性笔墨创作的一个重要诱因,是很值得关注的。

那种倔强,那种坚韧,那种血性,那种实在。这个是很充分的。赵溅球先生的作品,是势和质的整合,势是大山水,他对势的把握很好,当然这个可能是从宋的大山水过来的;另外他的质,得益于西画的手段、西画的造型观念,这点在他画面上体现的很充分。谈到艺术跟哲学的关系,我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最后一定要自觉不自觉的发生关系,但丁是以哲学为目标,歌德是以哲学为体验。文艺复兴的两个流派,比如说达芬奇,他就是以哲学为目标的一种艺术。但是威尼斯画派提香,是以哲学为体验的一种艺术形态。这一点,我觉得是艺术家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觉得赵溅球先生是哲学的目标和哲学的体验兼起来的一个画家。在这点上,我认为他做得比较好。

  

 《风雨千秋》160×195cm

《风雨千秋》160×195cm

卢新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融合中西绘画这一条线上有这么一个新画家

非常高兴看这个展览,让我们看到在融合中西绘画这一条线上这么一个新的画家。他的画朴实无华,笔墨也不是让人看了很奇怪或者是新奇,但是在平和当中,在看的过程当中,让人越看内心越激动。赵先生走了一条中国画创新,即融合中西的路,从表现的技法和绘画的功底来看,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画家,技术功力,各方面都是非常深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用自己的这种长处,领悟东西方绘画的精髓,近百年来我们的中国画创作一个是融合中西,然后就是在中国笔墨深层找出路,再就是完全西化。但是我看融合中西这条路,恐怕是中国画创新非常有活力的一条路。我看了他的作品以后,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这个路对于中国现代绘画的创新,恐怕“移置”是要一直走下去的。从我们教育来说,现在所有的近美术领域的基本上是在受中西方的美术教育,完全西化的教育也行不通,因为中国人流着中国的血脉,他画的东西毕竟还是中国的画,融合中西这条路是中国绘画创新一条很重要的路,可能是走不完的路,要永远走下去。我看了他的画以后,我的第一感觉,他把西方的绘画这种张力和构架紧紧抓住了;另外一个方面,他把中国绘画的诗性精神和实质抓住了,我看的画就是在图式上,在视觉张力和结构上,还有就是在西方绘画的体量感上,这些方面可能对中国画笔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通过他的画,我看到这么几点,第一,他的画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这点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种延续。他在这个画里面没有空虚的一些东西,而是很实的,而这个实又不是写实的实。是用实把自然大千世界的至精至微的东西,用他的笔墨追到穷尽,在至精至微中来体现,从这个里面揭示了自然存在一种诗性,因为中国画精神最根本的一个就是用绘画来表达一个哲学的理念,用了实的办法,用自己对笔墨控制的这种力,去至精至微的表达。他的画面基本上是灰调,但是他的张力很强。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这里面有他自己的一种追求,那就是对中国传统诗性精神的表达,他在追求这个东西。他的寻梦,可能更多的是用当代的笔墨来表达中国传统的一种诗性精神。这个表达,一般人没有深厚的功底是难以达到的。因为画不好,过于写实就媚俗了。他用至精至微的表达,把事物自然终极的一种情景揭示了。所以他画的东西都是平凡的东西,构图也不是选取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东西,而是很自然的景观。这种景观在结构上、语言上、形式结构上很严谨,这种严谨和他笔墨的严格控制,至精至微的表达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诗性的感人的力量。

  

  《阅尽沧桑》 60×90cm

《阅尽沧桑》 60×90cm

李兆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这样的展览可以说非常非常之少

看了赵先生的展览,感到了一种震撼,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现在因为展览很多,画画的人也很多,这样的展览可以说非常非常之少。我觉得赵先生他是一个画画的奇才。我觉得他不单是一个绘画奇才,他还是一个艺术的殉道者。我觉得他的哲学是有点类似于宗教情怀的东西,这个是他的画跟别的画家不一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还有一点,他是一个匠人。这个匠人是从正面意义上来说的,因为我们对匠人一向有一种偏见,匠人往往跟匠气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匠人的气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气质,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如果他没有匠人的气质是难以成大器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怎么画画?甚至于画什么,我觉得都是命定的,是一种宿命,背后肯定有一种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赵溅球的画画经历完全证明了我这种看法。赵溅球先生画过油画,又亲历过85新潮,最后回到了现在这样一种绘画的状态。我觉得一个画家的人生经历,他的学养,他的知识背景,包括他的气质都在决定他怎么画画,某种意义上不是他自己想怎么画,他一定有一种力量冥冥之中决定了他这样画画。我觉得中国画的广阔之道就是西画的本土化,它有效的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一种情感。赵先生经过这么多波折以后,他最后回到这样一条路子,我觉得有他内在的合理性。这种画最可贵之处,应该是中西绘画达到了一种深度的融合,深度融合,其实是几代艺术家都在这条线路上做出努力的。

  

 《暂居芦花河》185×145cm

《暂居芦花河》185×145cm

朱训德(湖南省美协主席、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赵溅球的绘画艺术创造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

赵溅球是我们湖南一位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他这20多年的创作过程,每一次全国美展都有他身影,都有他的作品,这种情况在整个中国画坛也是不多见的。他80年代和他的同学搞一个非常有当代性的油画联展,当年很有影响。后来他又改画中国画,在中国画研究上,他又走出了一番天地。实际上是他把当代绘画的思考延续到中国画领域,这个过程是很自然的。我认为在体现中国画的现代性上面,他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工作。山水画看起来,它既能充分表达自然风光的面貌,在整体结构上它又有当代绘画的美学价值和表现因素,它不是简单的绘画。我认为赵溅球的绘画艺术研究创造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在这点上,他对中国画是有贡献的。特别是表现洞庭湖的山丘,那种芦苇,那种房屋,那种村庄,自然与人的关系,这些方面他有崭新的表现。山与天地的连合,它有一种伟岸和宏博之气,震人心魄,这种点、线、面正好在当代绘画中的一些思考融入到了中国画的创作中,使这次画展的作品具有当代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赵溅球有一种非常深厚的品格和坚韧的实诚,这种深厚和实诚构成了他作品的扎实性和专注。这种专注力。他对一山一水的描写,对一草一木的描写,对一个山丘的描写,包括对芦苇的描写,都非常地道,非常精到,但是在整体的控制上是非常好的,这种控制力跟他的一种朴实的精神和坚韧的品格有关系的。所以赵溅球我认为是当代非常有前途的中国画家。

  

  《故园品秋》145×200cm

《故园品秋》145×200cm

刘士忠(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将写生与创作合为一体,给当下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通过直面造化、对景写生,画家赵溅球给中国画尤其是当下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提供了一个样本和成功的可能,也给同行及后来者以有益的启迪。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其题材从大的范围来看可以说已经基本穷尽,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事物不断出现,即使是传统的题材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需要画家们去重新认识并发掘其审美价值,在这方面赵溅球做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山水画创作基本上是直面造化,到自然中去,到现实的景物面前去,通过观察体验,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审美体验,然后直接对景写生,将写生与创作合为一体,从而获得了第一手图像和最鲜活、最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绘画作品非常耐看的原因之一。

蒋祖烜(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潜藏着画家对洞庭家乡的挚爱与心疼

走进赵溅球先生画展,扑面而来是磅礴大气和自然真意。魂萦梦绕的家乡山水,如此亲近,仿佛听见水波的流响、苇荻的拔节、船上的渔歌……这是宏大辽阔的洞庭组歌,全景式、立体化、多方位的湖乡写真。巨大的尺幅,加上丰富的内容,无论俯瞰与仰望、平视与侧望,视域空间都超出广角镜头的高远、阔宽,绝不是我们熟悉了的湖湾一角、轻舟晚唱,截取画面的一角,都可以独立成篇,三千重风,八百里浪,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大厅回荡。这又是细腻与繁复的故土抒情,一窗一户一砖一瓦一船一帆一沟一壑,一根根芦苇及其细密的花蕊,一簇簇豆荚和那饱满欲裂的果粒,其形其状其质其态,毫不含糊地刻画,决无取巧地敷衍。

当画家坚定地放置色彩的渲染烘托手段之后,必然有替代与超出着色的水准,靠造型之功,凭线条之力,借明暗之变,油画、版画、素描,种种可用之法,自然而然地汇集笔端,刻写于画上。观者往往起初不以为然,渐渐被吸引,被感染,仿佛就此走进了洞庭的青青原野、湖边的古旧深巷。宏大与细腻,抽象与具体,山水与人物,快与慢、干与湿、浓与淡、俯与仰,就这样构成了洞庭湖的时代风情画。在表面的冷静客观后面,潜藏着画家对洞庭家乡的挚爱与心疼。安宁的情境,流出画外,流入观者的心灵。

  

  《枕水人家》220×170cm

《枕水人家》220×170cm

徐沛君(《中国美术馆》执行副主编):沉郁内敛的气息感人

赵溅球笔下的湖湘景致,笔调虽然平实,但意蕴却隽永悠长。就格调而论,他的作品如乡土散文般朴素无华,充盈着空灵的中国诗意情调。绝少有咄咄逼人的霸悍之气,而是以沉郁内敛的气息感人。在他的作品里,素雅的灰色调总是能把诸多元素统一起来,画面显得特别静谧、淡泊,一如画家低调谦和的处事风格。他的画,似乎是在旅途写给家人、友人的一封封书简。以自然的笔调,从容地铺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流连于俗世间淡朴的温馨,情感真挚而绵长。赵溅球的画作,是反复经营、缜密构思的结果。他从不寄希望于偶然的笔墨效果,更不会以潦草的笔法敷衍观众。他的画,无论宏阔的湖光山景还是以古巷小街为主题的小品画,创作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他既着眼于大氛围的营造,也着力于“小道具”的刻画。细微处纤毫毕现,落笔勾描毫不含糊,而总体效果也是远近高低层次明晰,韵律感很强。画面因而亦幻亦真,亦虚亦实。这位画家继承传统了笔墨的基础,但又滤去了前人的古奥和艰涩,留下的是清新与活泼之气。把皴法用以表现建筑物的肌理,由此拓展了传统山水画的表现力。作为一位勤于探索的画家,他将现代造型语汇灵活地运用到创作中,画面显得时代气息非常浓郁。这位画家无疑对“构成艺术”颇有研究,无论画面的整体布局还是细微处的刻画,都隐约显示出他对现代形式感的把握能力。近看结构清晰、氤氲丰润,远观却苍苍茫茫,浑然一体。

  

 《一垅秋月》 60×90cm

《一垅秋月》 60×90cm

甘优生(Eugene Michael Geinzer美国乔治城大学艺术教授):他作品的感染力却绝不是限于中国人

赵溅球先生的画作,让我想起在那阿巴拉契亚山谷中生活着4000余人遥远而熟悉的故乡。他所描绘的山水人情与我的故乡有着许多的相似,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事物常常比那些他乡的神奇诡异之物更令人魂牵梦萦。赵溅球先生的画作总是给人一种真实的亲切感,他笔下的吊脚楼干栏上满载着岁月的痕迹。他从不刻意去掩饰那些普通晾晒的衣物、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和那些给天井遮蔽烈日与风雨的塑料棚,甚至于那些渔民的驳船也朴实无华。我喜欢这些细节,以至于热衷在他的画作中去努力搜寻那些通常被别的艺术家埋没了的边边角角。他的画是真实的,让我感动并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那些寻常的乡间事物被赋予了对朴拙生活充满赞叹的情感,就好似德沃夏克将乡民的音乐升华成大雅之作,梵高将吃土豆的农民描绘成英雄般的人物。他所用的是地道的中国风格绘画技法,主题也大都是中国所特有,但这些作品的感染力却绝不是限于中国人,而是可以潦倒众生的。为什么他的作品会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我想这绝不仅是因为这些作品拥有较大的画幅,而是因为他的两种独创的表现方式。第一,他用自己的生动节奏给画中细节赋予了和谐统一的韵律。房屋或近或远,芦苇或显或隐,这一切在他的心中和笔端都有了相称的质感和比重。将零星万物(屋顶、街巷、豆荚、峭壁、渔船和水岸等)化作浑然一体的画面,就如同莫内晚期和马蒂斯的画面一般。第二,他将心中对船、屋、树、径等的质朴情感悄然洋溢于纸上。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也是如此这般为世人打开人物的心灵之门。人们热衷于成就伟业,但其实最人性、最神圣的不过是我们在平淡中体味到对真实生活的敬畏和友善。赵溅球的艺术就有这种谦卑的伟大。

  

  《小桥流水绕山村》60×90cm

《小桥流水绕山村》60×90cm

普尼·安娜(法国著名画家、欧洲艺术家联盟理事)

赵先生的画是富有诗意的,那种微妙的、轻柔的感觉让我很震撼,我对他画作里体现出来的空间感感到印象深刻。那是一种非常宽广,非常美妙的空间。他的每一幅画也是对参观者发出的一个邀请,邀请你去漫步,去远行,因为他的画里有小径,有河流,这都能把你引向远方。

雅克·伯纳(法国书信馆馆长、收藏家)

赵先生的绘画技术非常高超。他积累了绘画史上东西方各种绘画技法,他的画无论是线条还是空间,是阴影还是亮处,他都把握得非常精妙,恰到好处,显示了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作品给我一种非常清新、美好的感觉。

奥利维·格瑞特(法国著名空间学家、建筑师)

赵先生画中木楼的榫卯结构,屋顶的逶迤起伏,烟囱的仰观府视,古巷的迂回穿插,处处显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和画家深邃的洞察力。我还对他在画面上形成的空间结构特别感兴趣,他用基本的素材分解成各种各样的组合形式,再有序地编织在一起。但是编织之后,中间还有虚的空间感觉在里面,编织的虚实空间里有一种美妙的旋律在流动, 打破了现实的空间观念。

  

 《夕烟凫凫》60×90cm

《夕烟凫凫》60×90cm

奥利费·格莱德(法国艺术评论家)

我印象深刻的是赵溅球作品中的“声响”效果,因为我看到画作的时候,仿佛能听到一种沙沙作响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在画面当中有空间,有“虚”的东西存在,所以又给我一种回响,回声的感觉。哥特说建筑是一种被冻结的音乐,我觉得绘画也是这样,在赵溅球先生的画里面也能找到这种感觉,他能给人一种声音的感觉,这种声音是一种幽静

没有任何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赵溅球先生的作品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动!他的绘画在形式上有独到的东方神韵,清新、悠远,令人想象无穷。他的技法是精致、典雅的,蕴含了丰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效果。他的作品已经深深地触及了我的灵魂,激荡着我的情感!能够在巴黎与这样的大师相遇,在卢浮宫展厅里,在每幅精细而深刻的作品前驻足欣赏,真是我的三生之幸!

拉歇尔·克露(法国著名画家、艺术评论家)

当我看到赵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小时候在中国旅行时的种种细碎的、暖暖的情感又重新将我包裹起来。而在仔细观摩和沉浸于这些艺术大作的每个细节和故事之中时,这样的情感又十倍地迎面扑来。就像欣赏故宫一样,我可以花好几天的时间细细地品玩赵先生绘画中的风景,欣赏它的每一个细节,因为这些作品是如此的完美!

巴都·德·卜卡萨(中非共和国王子)

在宽敞的展厅里可以赏鉴富有诗意的画作,而且还可以徜徉在中国水墨山水的细节之美当中,让人进入到一种美不胜收的境界之中,可以游览,也可以坐卧休憩,不愿离去。观看他的画,整个心境像被清风明月包裹,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和谐,诗意浓郁。赵溅球先生当真无愧于田园画家的称谓。

马丁·布莱顿(南美著名画家)

赵先生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他的人生,让观展的过程变得亲密起来。他的艺术开启了一扇通往灵性、神圣和冥想的门。入口处是这个世界变化万千的风景,门后则是一片宁静而有丰富情感的乐土,一条通往幸福的漫漫旅程。这些作品是给予人类面对自然时追本溯源的独特礼物。维尔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奏响了四季,而他的作品驾驭了四季,臣服了时间。

  

 《莫奈的邻居》60×90cm

《莫奈的邻居》60×90cm


其主要创作的作品有:

中国画《挑》1984年入选北京?湖南工笔画联展 。

油画《血肉长城》1987年获建军60周年湖南省美展一等奖。

中国画《红窑》198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骄阳》1991年获“遵义杯”全国国画大展一等奖。

中国画《洞庭绿韵》1993年入选首届全国群星美术作品大展。

中国画《窑乡八月》1993年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

中国画《庐山皓月》1994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摇篮》1997年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

中国画《瞰春》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展。

中国画《天凉好个秋》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祖业》获2006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

中国画《回望故乡》入选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

中国画《洞庭湖风》获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优秀奖。

中国画《凤凰六月六》2009年入选第11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枕水人家》2009年获第六届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展金奖。

中国画《余江秋韵》2010年入选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中国画《洪湖霜秋》入选第六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

中国画《洞庭渔棚》2011年特邀参加第八届全国工笔画展。

2012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洞庭寻梦·赵溅球画展”。

中国画洞庭秋月2012年9月获湖南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展一等奖 。

2013年7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赵溅球中国画展。。

2014年7月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赵溅球中国画欧洲巡回展。

2015年10月在尼泊尔美术馆举办赵溅球尼泊尔写生中国画展。

2015年11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赵溅球尼泊尔写生中国画展。

中国画《故园遗韵》2015年 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画《雪月吟秋》2016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