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绘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绘画 > 正文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将在国博开展
发布时间:2016-11-18 文章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收藏
  

 

2016年11月,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简称“历史画创作工程”)在广大美术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历经5年时间的认真创作,精心打磨,如期完成,由146件(幅)作品构成恢弘壮观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于2016年11月2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社会公开展示。

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此项工程,从策划论证,立项设计到组织实施,自始自终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各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支持以及美术家的倾情投入。依托国家之力、美术家辛勤劳动和国家博物馆的倾力配合,使该项目成为自共和国成立以来,无论从规模、体量之大,人、财、物力投入之多,组织工作之艰巨繁复、都堪称少有的创作活动。其与2009年完成的《百年重大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作为连缀一体的姊妹篇艺术创作,成为体现一个发展崛起中的经济大国、文明古国、文化大国13亿人民意志、民族精神和国家文明形象的艺术图谱。

该项工程由主办部委领导担任主任的组委会,负责整个“历史画创作工程”的组织工作;同时聘请了全国50余位著名美术家、理论家和考古历史学家作为创作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负责具体的创作评议指导工作;再由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负责日常联络、协调、服务工作,为顺利实施工程创作活动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

为了保证优秀创作人才的选拔,由中国文联等单位共同通过媒体发布选题和作者征召公告,召开创作动员会,面向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人美术家开展创作申报工作。是2012年底,“历史画创作工程”办公室共收到来自各地踊跃申报的各类绘画和雕塑形式的草图1000余件。至2013年中,“历史画创作工程”在组委会主要领导参与和专家委员会经过两轮的观摩、评审、票选,从海选和特邀作者的申报草图中产生165件入围作品。为求质量保证和体现人才选拔公正,主办单位举办历草图公示展,征询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

经过将近一年多时间创作主题内容的不断深化开掘和艺术形式反复调整修改,“历史画创作工程”的草图在构思立意、风格形式方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形成了一支近300人的作者队伍。表现形式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四个种类。作者中既有年届八旬的老艺术家,也有不到四十的轻的作者。特别是他们中许多正处于创作黄金年龄段的中年美术家,不光有着丰富的主题性绘画创作的经验,同时对历史画创作葆有偏爱、甚至执着的热情。不少作者同时还曾参加过《百年重大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的作品创作,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驾驭大型绘画方面,尤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见长。而一大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锐青年画家则以创作基本功扎实,绘画、雕塑技艺熟练、艺术语言独到在各类国内国际美术创作活动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创作工程的骨干力量。对于部分表现难度较大,需要强手攻关的历史画选题,创作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又在已有基础上推荐了一批富有经验和实力较强的创作人选,通过将他们吸纳进来参与创作。许多作者在接到草图入围的通知和组委会的委约书后,信心满满的表示:“一定要拿出不负历史和时代,能够代表个人最好水平的作品,为国家和民族的史诗创作奉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一

历史画、历史主题绘画,就内容而言,是以历史事件、人物和史实作为基本内容的绘画;就形式而言,它是造型艺术,通过绘画、雕塑特有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特定的历史主题。它不同于历史文献的直译,不是通史展览中籍以说明内容的插图。因此它既是历史的,又是艺术的。它要求作者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既要深入了解历史,又要准确地、艺术地呈现历史。

由于无法改变的历史规律和难以逾越的历史局限,指望每一个从事历史画创作的美术家拥有亲历历史的感受几无可能,这就要求作者去发掘和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文献典籍资料和相关形象素材,读懂并理解官修正史和民间野史的相关文字记载,研究彼时社会文化背景,查考各式人物传记、本记,搜集尽可能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籍以酝酿、想象能够体现历史氛围及人物活动的意象。然而占有资料的丰富并不等于在创作中可以罗列堆砌,作者需要博观约取,智承巧索地对素材进行比较,筛选、归纳、提纯,力求活用资料,用活素材,通过艺术的手法重组、升华素材,在符合历史“真实”的资料基础上概括、假设、营造并凝缩为最具点题效应、最能揭示主题思想的典型情节或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细节,并循此展开画面的构图设计、造型组合、色彩构成、人物塑造等等。

历史的艺术和艺术的历史问题在考验着艺术家的智慧。为了能够体现创作主题内容的准确性,为了能够将美术家的主观意图和专业擅长与主题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作者们普遍数易其稿,有的十数易稿,推倒重来,再推翻、再重来,可谓是殚精竭虑、精益求精、寝食废忘、全力以赴。

艺术创作,如果说草图阶段可以凭借造型生动、形式新颖和感觉丰富的氛围渲染博取专家认可的话,那么素描稿的细化、正稿的放大,所有局部细节的深化表现对作者能力是更为重要的考验。而从草图到最终作品完成,后续环节众多,哪一个环节功夫未下到、力所不逮或有所疏漏则就瑕疵立现,难以掩藏,任务同样艰巨。尽管作者们具有追求创造经典的强烈意识,主观意图为着创作精品力作,并且在研究、借鉴、学习中外典范艺术方面都做着不同程度的努力,力求处理好主题内容与个性化风格语言的关系,但大部分作者都难以在短期内超越自身的局限。组委会和专家组清醒地估计到历史画创作工程遭遇的问题,有目的的加强了对创作过程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但是这种“加强”绝不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横加干涉”,而是遵循事关创作的史实依据采信、点题立意、时代氛围的把控和器物服饰的表现,须尊重历史学家的意见;而在艺术处理、技术表达方面尊重作者的原则,在沟通切磋中帮助作者找到规避常识错误,改进、解决问题的途经,同时针对部分确有难度的作品,创作指导委员会派出专家组分期、分批、分片区的深入到作者工作室辅导创作,共同研究探讨问题,给出建议,化解难题。在这无数次的画稿观摩讨论中,面对面与作者交流沟通,专家们不循情面、严肃认真地发表意见,有的十分直白犀利,而作者可以当堂陈述辩白,申言己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对艺术负责,对历史负责而冰释嫌隙,一方悉心提示,一方虚心听取,消化吸收,使作品质量一步步获得提升,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学术风气和良好的创作态度。

  

 

18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 “历史画创作工程”的作者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谨刻苦的创作劳动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作完成了这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史诗作品,并且在艺术的历史情景再现,史实凝缩表现、个性化风格语言铸造和精神境界开拓上达到了多年以来的较好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达到的艺术、学术高度,弥补了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白和缺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