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西陵峡 中国美术馆藏 1960年
傅抱石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撰述了数百万字的美术史著作、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傅抱石一生创作精品约2000余幅,印章3000余枚,美术史专著及研究文章200余万字。他的绘画作品留存大陆部分约占三分之二左右,流散海外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赵启斌 朱同
傅抱石创作的作品在生前即通过各种途径流散于世界各地,经过多年的流布聚散,主要的作品基本上为一些美术机构和文博单位收藏。中国大陆收藏比较集中的机构主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44幅)、南京博物院、傅抱石纪念馆、中国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郭沫若纪念馆、重庆市博物馆(《五柳先生》、《西洲话旧图》等)、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大渡河之悲剧》、《林海雪原》)、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访山阴图》、《听雨图》、《野老长江图》、《平沙落雁》、《岁暮行人》)、辽宁省博物馆、江西省新余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贸易总公司、杭州西泠印社、上海朵云轩、北京荣宝斋、南京文物商店、南京十竹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残菊图》,原藏日本京都吉田孝次郎)、鲁迅美术学院、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成都杜甫草堂、南京莫愁湖公园(《无限风光在险峰》)、江西省新余市文化馆(《青松山水图》、《山居图》、《蔬菜图》,原藏新余罗坊区政府)等单位;中国港台地区主要收藏机构有:“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鸿禧美术馆等。国外主要收藏机构有:伦敦大英博物馆、瑞士苏黎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瑞典国家博物馆、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等。此外,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慕尼黑(以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居多)、瑞士、加拿大、俄国等的博物馆以及国外一些大学机构也有傅抱石的作品入藏。
在这些收藏机构中,国内收藏以南京博物院最为集中,数量也最多,且大多是傅抱石代表性的绘画精品,共有382件(其中1979年5月12日夫人罗时慧及其子女捐献365件,其余为购买或其他渠道征集所得),其次为傅抱石家属(60余幅)、北京故宫博物院(44幅)、郭沫若故居纪念馆的收藏堪称翘楚。港台收藏多以私人收藏为主,有些收藏家收藏的作品超过60余幅。国外以日本收藏居多,法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的收藏也占有不少的数量。这是目前有关收藏机构傅抱石绘画收藏的一般状况。
国内傅抱石作品流散与收藏
傅抱石在早年就以模仿古人作品的才华而知名于南昌地区,曾经创作了不少的绘画作品。由于各种原因,傅抱石这一时期的作品很少见到。但也有一些作品被幸运地保存下来,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策杖携琴》、《松崖对饮》、《秋林水阁》、《竹下骑驴》即是他25岁时的作品。由于偶然的原因,这4幅作品在南京旧书画市场上出现,被傅抱石本人发现而购藏于家,最终连同其他作品一同捐赠南京博物院。我们从这些早期作品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傅抱石早年深湛的传统功力。
上世纪30年代傅抱石自日本学成回国后,供职南京中央大学,其作品日渐为人们所熟悉、重视、收藏和鉴赏。1936年在南昌举办书画个展,展品116件全部售出。抗战时,傅抱石被迫入川,在重庆度过了难忘的8年岁月,他的作品曾在重庆参加了第二届(1937年)、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会(1942年),上世纪40年代初期又先后举办了“壬午画展”(1942年)、“郭沫若书法、傅抱石国画联展”(为抗战募捐义展,1944年)等几次比较重要的画展,这使他名声大震,开始发生全国性的影响,知名度也进一步扩大,因而作品向社会流散的速度也加快。
新中国成立以后,傅抱石继续保持不衰的创作激情,尤其不断旅游写生,创作出一系列更加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当然,每到一地,他总有一批作品散向社会,领导、朋友、学生以及有关人士,几乎都有他馈赠的作品,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占据他作品总数量的比重也相当大。受赠、持有傅抱石作品的人士在世的时候,这批数量不菲的藏品一直被很好地收藏,目前大陆面世的不少作品是这批收藏家过世后从后人手中流散出来的。从而导致不少秘藏的傅抱石绘画作品不断初次面世,为人们更加全面把握、认识、理解、研究傅抱石的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资料。
傅抱石的晚年,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大建筑或宾馆、使馆、美术馆、博物馆,都纷纷聘请他制作国画,也留下了相当不菲的国画作品,这一类作品到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亦有必要展开这一先期的调查工作,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资料。
傅抱石 水木清华之居图 轴 纸本 水墨 1932年
海外傅抱石作品流散与收藏
海外拥有傅抱石作品的收藏家也有相当的数量。其中一部分是海外爱好傅抱石绘画艺术的国际友人,他们有的是在华工作的外交人员,在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就直接从傅抱石手中收购或接受傅抱石赠送的作品,另一部分藏品则为海外收藏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藏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除了海外国际友人的收藏外,另一部分海外收藏家则是长久定居海外的华人。他们或者是直接从国内将傅抱石的作品带往居住国,或者是继承了家族的藏品,或者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傅抱石的作品等等,从而成为海外拥有傅抱石作品的重要收藏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傅抱石散佚海外作品的有关状况介绍如下。
早在傅抱石留学日本的上世纪30年代,他的作品即开始在日本流散。据傅抱石自己的回忆,在日本留学期间,流传日本的画幅大约有五六十幅之多,其中有不少是1935年在东京举办的“书画篆刻展”上流散出去的。如《九老图》、《袁安卧雪图》、《寒江独钓图》、《沽酒图》、《醉酒图》等,有仿明代陈洪绶笔法的痕迹,并曾有滕山的笔名。
以后也陆续有傅抱石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渠道流散日本,其中通过荣宝斋等专门经营机构向日本来华友人售出的作品亦不在少数。日本不少收藏的傅抱石作品即是通过这一方式流散出去的,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流通形式都一直没有中断。在日本收藏傅抱石绘画作品的主要收藏家有:姜和龟氏、泽田东作、李海天、穗积右一氏、尾崎建治、庄禹灵(《拨阮图》、西园寺公一,东京四川饭店股东)等,这些收藏家都是日本傅抱石绘画的爱好者和收藏者。
抗战时期,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大使及其工作人员等亦购藏了不少作品,他们回国后,这批作品自然也被带到欧洲,如荷兰大使高罗佩、法国大使馆参赞爱里舍夫、中文秘书戴典庐、越南籍人士杜安等都有傅抱石绘画作品的收藏(戴典庐结婚时傅抱石赠送《湘夫人》为贺)。同时,1943年至1946年期间,郭有守曾将傅抱石作品60幅在法国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为欧洲人士购买,共售出27幅,被辗转收藏于欧洲各地,此批赴欧作品售后尚剩余33件,被保存在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1970年罗时慧夫人写信请求经郭沫若过问此事,经过多次联系磋商,这批作品最终运抵回国,1972年罗时慧夫人及其家人将其捐献北京故宫博物院(回国前这批作品亦曾在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一次)。
抗战胜利后,傅抱石又有不少作品继续通过国外友人的购藏流散海外,如英国文化委员会海德里、美国大使馆秘书穆狄、勃朗夏、法国人甘默、意大利人梅藏等,都收有傅抱石的作品,其中尤以海德里收藏最精且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傅抱石的作品也没有中断向海外的流散,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国家领导人出访作为礼品赠送以及来华访问、工作的专家散置海外的,如朝鲜国际友谊展览馆所藏傅抱石的绘画作品,即是通过国家领导人访问作为礼品赠送而由朝鲜政府收藏的。当时在华工作的德国地质专家舒勒教授则通过购置的方式带回了数量不菲的作品。此一时期,王俊铭先生在瑞典国家博物馆工作,曾用国外及中国台湾出版的中国画册与傅抱石交换作品,此批作品现藏瑞典国家博物馆,主要为册页。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布拉格国立美术馆则藏有傅抱石的作品《拟柳敬亭画像》。
美国也有不少的傅抱石作品,邓仕勋、金咸和、庞耐、侯北人等都是傅抱石作品的收藏者,傅抱石赠熊式辉作品《携琴访友图》亦即流散在美国旧金山。此外,法国的杜安、英国修莫斯等人也都有傅抱石的作品,至于东南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有关傅抱石作品的收藏,由于没有具体的统计资料,则姑且从略,待获得资料后再作出专门论述。
自上世纪20年代傅抱石的作品开始流散以来,80余年的岁月已经过去,傅抱石的作品在收藏者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不知发生了多少不为人们所知的故事。许多人、事已经逐渐远去,而傅抱石艺术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收藏、赏析傅抱石的绘画作品成为中国绘画收藏史、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现代绘画史一道,作为那一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财富而永远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