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绘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绘画 > 正文
当代工笔画家何家英:展示人民形象 传承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16-10-17 文章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收藏
  

右为何家英

4月1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人民形象,中国精神”著名艺术家系列展第八场——何家英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共展出了何家英先生30多年各个时期创作的40余幅作品,其中工笔画代表作20幅,写意画代表作20余幅,代表作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朝 露 桑》《舞之憩》等。

何家英先生是中国美协副主席,在工笔画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性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读他的画,会从中找到一种真诚细腻的激情和梦幻般的理想色彩。究竟何家英先生的作品表达了怎么样的人民形象,又传承了哪些中国精神?对此,我们现场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图为何家英

记者:这次画展的主题是“人民形象 中国精神”,您的作品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您的作品如何表达个人的审美与艺术视角?

何家英:文化是人的理念和意识形态的载体,绘画是特别直观的一种载体,从审美的角度宣扬着人和社会的价值观,影响着整个国家的价值观取向,每幅画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国,特别是中国的绘画,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有着非常灿烂辉煌的历史,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工笔画,工笔画的鼎盛时期,是在晋、唐、宋时期,那时候,工笔画是中国的主流绘画形式,也是中国人物画取得最高成就的艺术。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人物画开始逐渐消减和萎缩,并转向于文人画的山水、花鸟画,文人画逐渐成为了主流。到了明清,工笔画也慢慢丧失了唐宋以前的文化气度和大国精神。

在我看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一句口号,是要复兴我们过去伟大灿烂的历史,复兴过去晋唐时期的中国精神,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深奥的、一种足可以使世界臣服的一种艺术的高度和价值观的主张。当今世界,有点趋向大同,但是这个大同是以西方的标准产生的一种价值观的整合,而中国,具有独立的文艺思想,有着悠久的灿烂的文化历史,所以敢于说出自己独到的主张,不追随别人的潮流。

当然我们不是封闭的,而是将中西方优秀的文化品质,融于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因为中国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开放的精神,包容的精神。我们敢于跟你交流,敢于学习你的好文化,来促进我们自己的发展。既不忽略我们自己的传统,又要深挖传统的精华,而不是一般的挂在口头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它不仅仅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的传统,而是我们最辉煌的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那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是我们必须要继承下来的。任何西方的东西,我们都可以从中相融合,变成我们自己的,因为我们有本体和主体,我们再开放,最后都要回归到中国文化本体上来,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我们要有所建树、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从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从文化角度讲,具体到工笔画角度讲,这就是扎扎实实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喊口号,那么对于中西相融合的问题,它不是简单的结合,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它需要更加辩证地看待艺术。因为大家都知道,中西方艺术语言,是完全不同的、相对立的和绘画体系和文化观念。在这样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面前,我们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融合的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面前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往往被假象所迷惑。所谓体系的对立,常常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象的区别,而没有看到本质上的相似,就是共同的本质。

我们谈绘画的本质,它是由感觉、节奏、空间、灵性这样基本的语言来构成的,包括语言的笔触、线条、色彩等等。例如19世纪时期,清代郎世宁的介入,他采用古典主义的明暗法,揉到了中国画的材料表现当中,画肖像可以画得惟妙惟肖,就是说西方古典艺术是描摹自然的一种绘画,它是对自然的真实的再现表达,而中国画一直是抓住艺术的本质,它是对自然的感受、发现和描写,更重要的是更注重自己的主观意识,它是通过你的“心源”(这是个复杂的内心问题,包括审美、意识、哲学、观念、人文修养等等)把你看到的自然,再重新变为艺术,所以一部分画的也很写实,一部分又不是完全的写实。对写实的认识和表达中西方也不同,但是如果把西方的明暗的问题给滤去,只看它的结构和造型,你又会发现其实也非常的接近,要表达的根本的东西是一致的。

  

图为何家英作品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绘画是韵律的、有规律的程式语言,是对真实的结构关系的一种整合性表达。而西画则是讲究科学的、以表象真实为依据的模拟性的绘画。如果滤去了明暗等表象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我们的人物画在去刻画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还刻画不到如此的真切、真实和精美,特别是人的个性与内心世界的表达。这种形象的表达是人物画非常重要的语言,但我们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中国画虽然也有形象表达,但是都属于类型化的个性形象,比如文人、罗汉、武士、大哭、大笑等等,都是一种类型化的,但是不管怎样,总体来说中国人物画含有一定的概念性,跟西方一对比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的必要,所以我们要通过西方式的写生和对人物的深入挖掘。我们抛开明暗,就它本身的结构,审美的体验,完全是可以用中国画的语言表达的。在这里相融合的时候,我就把西方的优点融入到中国的绘画本体语言上来,而中国本体语言与西画有些表达上又特别接近,尤其是西方早期中世纪以前的绘画,也是程式语言的,是程式语言与程式语言不同,而程式语言不同又促进了我们对程式语言再创造的一种激发、一种参照。

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了敦煌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别忘了,敦煌大部分是外国人画的,而不是中国人,它是中亚、西亚这些画师画的,整个敦煌有着相同的文化意识,一种绘画的理念,但是又有很多的不同,而不同之处之间又各有各的优势,各自的优势交流交融就促进了自身绘画的发展。如果没有汉唐的对外开放,疆土领域的扩张,使得文化经济之间的交融,我们又怎么会到了唐代产生如此的一种辉煌?唐代绘画格调之雍容、气派,每点都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一种大世界的精神,是容的下别人的,是能互相交融的。所以文化也需要交融、需要交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