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所谓“画塑同法”。画史记载,唐代吴道子画人物,有八面生意,也就是说,画在平面上,而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好似圆雕一样,从哪个方向看都生气奕奕。这是因为,他与雕塑家杨惠之,在艺术上共同渊源于南朝以疏体著称又擅长“凹凸花”的张僧繇,所以分别在绘画与雕塑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正如民谣所称“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时下讨论人物画,往往注意传神,看李学峰的作品,同样可以看到传神的一面。比如其画屈原,得忧愤忠贞;画钟馗,得正义凛然;画老子,得自然适意;画米芾,得潇洒风流。但李学峰写意人物画的不仅以神写形,传神阿堵,而且以写意主导传神。那个意,是一种意味,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寄托,是一种超越感官的境界。
为古代名人造像,很难进行面目上的考古复原,历史的经验之一就是以意写神,亦即根据有关记载,用自己悟解的精神,凝聚成此人的面貌。清代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序即称:“夫尧眉舜目,后人岂尝亲炙之哉?要其精神所注,结而成象,遂有旷百世而相遇者。余之为此图,亦若是焉则已矣。”
李学峰的作品,少量是历史人物造像,多数是画一般的高士雅人,画他们的精神生活与审美意趣。比如悟道、论道、读书、纳凉、品茗、泛舟、对饮、观画、得鹤、得闲、弈棋、赏竹等等。他是通过绘画,与古人对话,与自然问答,抒发文化情怀,穿越时空隧道,使自己的精神与古代高士的精神“旷百世而相遇”,从而表达一种无古无今的超越情怀。
他还有的作品,画的似乎是古人,其实是画自己。比如其中一幅《孑翁酒罢弈棋图》,画古装二人,在梅枝下席地弈棋,形神生动,妙趣横生。其上题曰:“酌酒二两,棋兴及来。老友三日不见,棋路大变,汝为手下败将,看吾如何收拾。”题句幽默有趣,画题中的“孑翁”正是李学峰的别号,可见他借古人酒杯,发抒自己的意趣。
多年以来,画界竞尚创新,但浅学者流,常常无视规律,不讲法度。世纪之初,王世襄则为李学峰的画室题名“得法楼”。王世襄为文物鉴赏大家,书画皆工,对中国画论也久有研究。他题写的“得法”,很容易令人想起苏东坡的名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反映了李学峰以得法求出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