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绘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绘画 > 正文
元笔宋格:今天怎样看山水画传统
发布时间:2015-11-17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收藏

赵孟頫《水村图》(局部)

来自上海高校的四位山水画学者、教师前不久在中华艺术宫举办《元笔宋格:富春山居溯源》讲座与讨论,他们以今人的眼光来体悟古人的画法,探研山水画文脉和当代转化。

汪涤(华师大美术学系副教授、策展人)

我们今天的讲座之所以叫《元笔宋格:富春山居溯源》是因为我们策划的同名山水画学术展,我们试图通过展览和研究山水画的一个核心问题——怎样认 识宋元传统。我们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谈起,这幅画知名度很高,除了一分为二,真假错位的传奇故事外,我认为它还标志着元画至高地位的奠定。

黄公望及其《富春山居图》的声誉是由明代的画家、收藏家鼓吹起来的,明四家之首的沈周就曾收藏过这幅画,他认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学习五 代画家巨然。沈周自己也临摹《富春山居图》,笔法和墨法上深得董巨之妙。到了晚明,董其昌在《富春山居图》中题跋,认为黄公望此图和王维的《雪江图》并列 为自己最好的收藏品,这一下把黄公望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那么宋画和元画到底有什么差别?我认为所谓宋画,注重格法的严谨,丘壑的写实,强调轮廓线的勾勒,颜色比较鲜艳,墨色也比较重。所谓元画,注重 笔墨本身而不是丘壑、格法,色彩以水墨为主,淡墨较多。宋画偏向写实,元画偏向写意。宋画基本是院体,属于庙堂之上,长期以来地位较高,而元画基本是文人 画,属于地方和民间的,地位不高。宋画、元画的区别是风格、趣味上的整体把握,不排除宋人具有元画意趣而元人具有宋画特点的个案发生。宋和元不是绝对的分 界,凡是明清大家都知道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是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明清画家在重视继承宋人格法的前提下,更为推崇元人的笔墨变化,他们是以今化古, 以虚化实,是有修养、传统的创新。

20世纪,中国画遭遇空前危机,中国画被认为不够科学而需要改造,相较于宋画的院体写实,元画的文人写意更不为人所认同。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变 化,宋画得到推崇,范宽《溪山行旅图》代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成为第一山水名作。影响及至当下,人们对宋元山水的认识还存在不少模糊与误区。所谓宋元山 水泛指山水画的正宗源头,而真正核心与创造之处在元而不在宋。然而今日的宋元提倡者多重宋人之丘壑位置,以形似为能事,相率以勾斫、墨染为高,其精工艳丽 有余而神采、精神不足,正落入古人所说“虽工亦匠”的境地。

虽然宋元山水各异的问题前人早有提出,但是在时下画院遍地、俗丽画风流行、学风浮躁的背景下,梳理和回归画理常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重提宋元山水,强调元笔宋格,一方面有助于继承山水画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看到山水画是变化和发展的。

郑文(华师大美术学系副教授、画家)

元代山水是在宋代山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与宋代的不同是它更重视线条的表现性。由于元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元代文人山水就与宋代庄严、谨严、宏 伟的山水格局截然不同。但宋元山水不是泾渭分明的,事实上是一脉相承的,元人山水是建立在宋人基础之上的。比如说黄公望,他学习了荆浩的格法,也学习了董 巨的东西,最后融贯出大痴的格法。所以我觉得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如何溯源是很重要的。

当然宋元山水在结构体势上还是有差异的。比如说宋代绘画给人一种崇高感和雄伟感,主要在于它对物象位置布局上,前景、中景、后景在安排上是秩序井然的,元人的绘画则更重视人的心性,强调用笔。

钱保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画家)

基于我个人在一些实践中的体验,整理出四个关键词:“系统”、“本质”、“实证”、“心性”来阐发自己的认识。

一、中国文化是有系统的,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小部分,同样具有自己的系统与脉络。但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们的文脉有点 紊乱。既然是一个系统性的存在,那一定就是有源头的,也即是第二个关键词“本质”。这个本质是指内在的文化核心。孔子说“依仁游艺”,这个“仁”是非常重 要的,它是艺术之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本。山水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变化,但对一个外行来说,这种变化不可能一下子摸得到。对于我们来说,这 里面的区别足以判别这两个人的人格、秉性,以及时代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中国人讲画品如人品,可见字画之中的区别是可以被感受到并证实的。另外,不管是宋格 还是元笔都是为了人的心性。我们今天怎么贯穿这样一个有本质的、有文脉的、可以被证实的绘画系统?用怎样的方法、心态继承下来,或者做某方面的调整?这是 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邵仄炯(上师大副教授、山水画家)

赵孟頫曾在他的一段画跋中写道:作画必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赵孟頫提出的“古意”这两个字,我觉得对当下的中国画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义。中国画的学习非常重视文脉的传承,那么传承的文脉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古意,古意不是简单的摹古,而是要体会古人的那种高贵而华美的气格与审美格调,通 过对古意的感知培养对传统的敬畏,这样山水画学的文脉才能传承延续。这和现当代的西方艺术非常不同。赵孟頫画了很多的作品,实际上都是以追摹古意的方式来 求变与创新,他在元代看似举起了一面复古的大旗,实际上是引领了一次创造性的文艺复兴,他的很多作品具有跨时代意义。他的学生黄公望等沿着他的方向,接力 了他的绘画思想,又开出新的篇章。

第二点是赵孟頫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书画同源”,赵氏的实践真正实现了宋代苏东坡、米元章的文人画以求“适性、畅神、墨戏”的笔墨理想。使得中国画同世界绘画拉开了非常大的距离。由此中国人开始认为要画好画的基础是把书法写好,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

我以为,认知古意是对传统的尊重和敬畏,特别是学习中国画,一定要有种敬畏之心,要学习前贤优秀文化传统,学习他们的审美方式,学习他们的造型 手段。其次,学习古意,是对今天一些流俗、低级肤浅的审美趣味以及外来强势文化冲击的一种规避和阻拦,学习中国画不是简单的水墨或材质的表现,更要有一种 文化属性。如何站在中国画的特点上,如何谨慎地把这种冲击回避掉,消化掉,我觉得学习古意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