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释迦图》简称《出山图》,是道释人物画中比较重要的绘画题材之一,描绘释迦牟尼发心悟道之后重归人世的情景。历史上不少画家都曾创作过这一题材类 型的绘画作品,塑造出了具有不同特色的释迦牟尼悟道出山形象。南宋著名画家梁楷所作《出山释迦图》,即是这一类绘画题材的作品,描绘了释迦牟尼苦修悟道后 从山洞崖壁间走出来的一刹那情形,瘦骨嶙峋而又鉴定从容的神色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出山释迦图》创制中,梁楷选取释迦牟尼苦修觉悟后从山中走来的情形进行描绘,作释迦牟尼拱手赤足静静行走状,释迦牟尼目光坚定,面貌平静安详,正缓 缓从山洞壁涧中走来。山雾弥漫,阴湿清冷,释迦牟尼头顶崖壁挺出的枯木在阴冷的氛围中簌簌作响,足下尖锐的荆棘杂木也让人产生到尖锐、劲硬的感触,与释迦 牟尼所面临的清冷阴湿崖壁、坚硬的岩石道路形成有力的呼应,更加衬托出释迦牟尼求道的顽强心志。梁楷通过精细的笔法和对画面萧疏、冷清氛围的塑造,微妙地 烘托出释迦牟尼苦苦求道而得解脱了悟后的几乎虚脱的动人形象。释迦牟尼虽然已经消瘦的不成人形,胡须、头发散乱不堪,胸上、手臂、腿足上的毛发也已经枯黄 散乱,多日未曾修理,但从画面坚毅的神色、清澈宁静的目光来看,通过如此的苦修,他已经获得了精神上的无上解脱和超越,拥有了不可拔除的人格操守和巨大的 精神能量。梁楷在《出山释迦图》中塑造出如苦行僧一般的释迦牟尼形象,当与他对当时禅宗盛行、对佛门一些人事的人事有关,所有才有这一意味深长、充满激情 的《出山释迦图》作品的出现。
梁楷是一位极其具有个性的画家,性情狂逸,由于他在绘画上的精湛造诣和个性特色,显然在画院无法为同仁所容,被视为“梁疯子”,只好与院外僧、道人士多有所交往,以发泄胸中郁郁不平之气,但最终仍不能忍耐画院规矩,挂金带离职而去,梁楷因其如此超越现实羁绊而追求理想精神状态的行为,也获得了高士的称誉,确实是历史 上一位非常难得的特立独行的杰出画家。
纵观梁楷遗存的绘画作品和有关文献记载,他曾经创制出了两种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图绘宝鉴》谓“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服,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 笔”,记录了他的这一情况,认为既有为画院同行所敬服的“精妙之笔”,即细笔笔法创作出来的作品,其用笔之精妙,即使专业画家也不得不惊叹敬服,从他的 《黄庭经神像图》上,即可见精细一路画风的作品,所以画史认为梁楷师法贾师古,而“描写飘逸,青出于蓝”,具有极其精湛的笔法造诣。另一类作品即为具有写 意意味的“减笔”绘画,他的这一类绘画作品,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和朝廷的提倡不同,未必能为宫廷和画院接受,但由于梁楷在笔法上所作出的开拓以及强烈的个 性特色,他的这一类作品在当时就获得了一些人的欣赏,显然他的创造性作为也获得了同情和共鸣,《布袋和尚图》、《太白行吟图》等,都是这一类绘画作品的代 表。从用笔和画面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看,《出山释迦图》当是梁楷风格已经成型后的中年末期、晚年初期的作品。衣纹线所用“折芦描”笔法已经形成,树木勾勒 有“钉头鼠尾”的描法特点,笔势遒劲尖锐,深具中年画家所具有的精力和体力,用笔精细、洒脱、熟练、奔放,用笔特征上保留了早年笔法精细、遒劲的特点,同 时在一些笔法上也具有了简略、劲整、疏放、率意的成分,具有晚年用笔的一些特点,因而可以初步判定梁楷创作这件作品时所处的大致年龄阶段。
梁楷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绘画进一步发生变革的特定时期,从六朝以来所形成的精密细致的画风开始出现进一步的变动,绘画创作从客观再现型走向主观表现型的 发展道路上来,五代孙位、石恪、董源、巨然具有主观写意、抒情性的画风得到重视,尤其北宋末年文人画的兴起,使主观写意型的绘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新的发 展,尤其笔法,从六朝“疏体”笔法的形成到这一时期“减笔”笔法、“写意”笔法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仅是笔墨技法的完善,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 技法,同时也使笔墨进一步获得独立审美的新要素和精神能量。梁楷《出山释迦图》中出现的泼墨、减笔笔法,出现的“折芦描”、“钉头鼠尾”描法,确实具有相 当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类作品中具有主观表现性的笔法的出现,对今后写意人物画、写意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