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绘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绘画 > 正文
《芥子园画谱》风行300年不衰
发布时间:2015-07-24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分享到:    收藏
原标题:带你走进花鸟鱼虫的清雅世界
画谱画谱画谱画谱画谱画谱画谱画谱

《芥子园画谱》风行300年不衰

近日,成都图书馆联合四川大学图书馆完成了清代编纂的《芥子园画谱》第三集《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善本再造。成都图书馆副馆长肖平介绍,《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故问世300余年来,风行画坛至今不衰。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许多画坛名家都将其作为进修范本。而本次再造的第三集《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是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初版本,采用的是木版五色套印,代表了清代印刷工艺的最高水平。

善本再造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清代中国画“教科书”怎样教初学者学画?记者为你一一揭秘。

善本再造,“金镶玉蝴蝶装”惊艳问世

《芥子园画谱》共分为四集,一般认为编于清康熙年间。“芥子园”系清初名士李渔(又名李笠翁)在金陵的一座别墅名。其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的课徒稿43幅,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增编90幅,增至133幅,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善书画40幅,篇首并编《青在堂画学浅说》,于康熙十八年套版精刻成画,即第一集。之后,王概又与其胞兄弟王著、王臬共同编绘了“兰竹梅菊”与“花卉翎毛”谱,木刻套印成第二、三集,世称“王概本”。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的《芥子园画谱》,是清康熙至嘉庆中彩色套印本。肖平透露:“这个版本成都图书馆也有,即使在川大图书馆馆藏古籍中也不只一套,但唯有这一套最完整。”

这套再造善本《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共四册,为青锦暗花封面,书页采用上好手工宣纸石印而成。与市面上流行的《芥子园画谱》众多版本不同,这个版本,无论是色彩还是笺纸,都古香古色,再现清版原貌。部分书页上仿佛有陈年水渍和“国立四川大学”的蓝色印章。“出于完整保存版本的历史信息以及尊重文献的考虑,再版时故意将痕迹保留下来。”肖平介绍。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清朝时期五色套印的印刷水准,本次善本再造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制版工艺和古老的石印技术。“比较现代的胶印技术,石印更能体现古籍的‘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的质感,立体感强,仿真度高。”

古籍《芥子园画谱》是采用的“蝴蝶装”,即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本次新版,则在原本古籍的基础上,将天头和地脚加宽,古籍页面如同镶嵌在页面正中,称为“金镶玉蝴蝶装”。肖平介绍,善本之前修补的时候,有的折叠部分的书页被粘连起来了,这次翻印,需要把粘连的部分全部拆开。而且,所有书页折叠的地方,在扫描照片上都变成一条折叠线,需要用电脑技术将这些折叠线去掉,“这些活路都相当考技术。”

据悉,成都图书馆今年再造的《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善本共印刷了3000册,主要供我省县级以上图书馆、博物馆及学术研究机构收藏,市民亦可前往查阅。

国画“教科书”,不仅教绘画还教制颜料

《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分别从绘画源流、画法浅说、绘画法诀以及绘画手式、全图等方面由浅入深地全面解析了花鸟草虫的绘画技法。

成都画家且一可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市面上有不少可供初学者临摹的画谱、画传,但因《芥子园画谱》中的内容细致入微又易懂,且可以从中找到中国画中出现的经典素材,因此该书仍是他推荐给学生们的经典入门书籍。

在中国画中,花卉是经典的主题,殊不知从唐宋时期,即使是名家,在绘画技法上也未曾详细区别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但《青在堂》中却将两者严格区分:“木华以富丽胜,草花以妩媚胜。富丽则谱为王者,妩媚则比之美人。故草花至妩媚,尤足娱心悦目。”

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勾勒着色法、不勾外框只用颜色点染法、不用颜色只以墨笔点染法以及不用墨着只以白描法等4种画花卉的方法及其擅长者。并明确提出,花卉要画得好,不能仅仅在花朵上“发力”,枝叶的长势、疏密、参差以及蜂蝶、草虫的点缀也尤其重要。“枝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穿……叶得势,虽疏密交错,而不繁乱……至于点缀蜂蝶草虫,寻艳采香,绿枝坠叶,全在想其形势之。”

现代人作画都有现成的颜料,而古人学画还必须研习各色颜料的制法,《青在堂》在卷末的“设色诸法”中,详细描述了颜料的炮制及上色方法。以朱砂为例,“入画之大红,必须朱砂,方不变色,以银朱色久则变也。细研,少加轻胶水,澄去下面重脚,漂去上面浮黄,将中间鲜明者晒干,加胶。用着山茶、石榴大红花朵,瓣以胭脂分染,在下沉重,只可反衬。”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美术史上一部很难超越的‘总结性’教材,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皆在此书上能找到非常程式化的学习方法。”西南民大教授、画家刘学伦告诉记者,“五四运动”时期,《芥子园画谱》因其内容和教学方式过分程式化而遭到质疑,以致在之后的很多年间我国的年轻人学画都不再以此书为尊,现在再版《芥子园画谱》有利于年轻人回归传统。“建议年轻人在学画的时候也要借鉴西方客观、理性的观察法,将中西方绘画的精髓结合在一起,辨证地学习。”

风行300年,书荐大家竟出自成都

记者了解,当代不少著名画家也是以《芥子园画谱》为范本学画的。画坛巨匠齐白石,少年以雕花匠为生。20岁那年,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便如获至宝,遂借来反复勾勒临摹了16本之多。无独有偶,著名国画家潘天寿也是14岁偶获《芥子园画谱》,没想到该书也成了他学画的启蒙老师。

记者翻阅《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书中多处出现黄筌、黄居寀、黄居宝等三人的名字:“若取法,当以徐熙、黄筌为正……”“黄筌善集诸家之长,花师昌佑,鸟师刁光,龙鹤木石,各有所本。而子居宝、居寀复能绍其家法,是能名重一时,法传千古……”甚至书中还另附篇目,针对黄筌与知名画家徐熙有《黄徐体异论》一文。而书后所附的“草虫花卉谱”及“翎毛花菓谱”中也能看到黄筌所画的莲花、白牡丹,以及黄居宝、黄居寀画的茶梅、藤菊等。

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程峰解释,黄筌系五代时期的著名宫廷画家,以工笔画著名,最擅长画花鸟,与徐熙并称为“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流派。宋初时翰林画院考核画家就是以黄筌的画法作为标准。“黄筌是成都人,而且可以说是‘成都画派’最早的创始人,现在成都画院门口还有他的塑像。以他为首的西蜀画院是当时设在四川的国家级画院,也带动了当时成都地区的文艺繁荣。”居宝、居寀是黄筌的两个儿子,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记者在《青在堂》中也找到了文本佐证,“故宋初之画法,全以黄氏父子为标准焉……”

  □本报记者 李思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