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工艺品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工艺品 > 正文
漫谈明早中期落选御用瓷器
发布时间:2016-09-06 文章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分享到:    收藏

来源:文物天地

明清时期,朝廷在江西景德镇设置窑场,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器。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研究成果,明代景德镇窑场创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最初称官窑或陶厂,后称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直至清王朝灭亡,前后延续了542年。
 

 明永乐  红釉僧帽壶

明永乐 红釉僧帽壶

御窑遗址位于现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以珠山上的龙珠阁为重要标志。其范围以龙珠阁为中心,呈南宽向北渐窄的长梯形分布;周长约为1145米,总面积约为54300平方米(刘新园:《景德镇珠山出土的明初与永乐官窑瓷器之研究》,《鸿禧文物》创刊号,1996年)。

1982年至1994年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市政建设工程,对御窑遗址进行了多次抢救性的发掘,出土的明代洪武至嘉靖时期的落选御用瓷器碎片“竟有十数吨,若干亿片”,修复了一大批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时期的落选御用瓷器。

为深入研究明清御窑,全面、客观复原御窑的生产面貌,2002-200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明代御窑的围墙、院墙、窑炉和掩埋落选御用瓷器的小坑、小堆、片状堆积等一大批遗迹,同时出土了瓷器、窑具等大量遗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省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2期)。这批遗迹、遗物,为研究明清御窑的范围、布局、产品特征、制作工艺、管理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编著:《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文物出版社,2009年)。

本次发掘出土的明代御窑瓷器数量颇多,种类丰富,并且均发现于明代未经扰动的原生堆积层或小坑、小堆、小型片状堆积、片状堆积内,有明确的出土层位或遗迹单位。具体年代上,基本都属于明代早、中期,以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的为多,另有少量的洪武、正统、嘉靖、万历时期的碎片。

2013年3月20日,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出土明代御窑瓷器精品展”在北京开展。展览汇集了景德镇明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早中期官窑瓷器珍品123件,是这批文物出土、修复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展览。辅以少量以往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物,涵盖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几个时期,以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瓷器为主。这批瓷器虽为落选御用瓷器,但仍不失精美,造型一般都很规整、端庄,个别在烧成过程中变形。胎多呈白色,质地细密。白釉呈色均较好,红釉、紫金釉、黑釉、青花、釉里红等呈色多不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掘出土的御窑瓷器中有一些不见于或鲜见于传世品和以往的考古资料中。例如,永乐时期的有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釉里红云龙纹梅瓶、釉里红赶珠龙纹碗、釉里红赶珠龙纹碗,红釉梅瓶、刻花云龙纹梅瓶、僧帽壶、印花花卉纹盒、黑釉细线划花鼎式香炉等;宣德时期的有洒蓝釉刻花云龙纹大罐、赶珠龙纹碗、赶珠龙纹盘,孔雀绿釉鱼藻纹梅瓶、梨形壶、盘,青花花果纹果盘、应龙纹方盆,蓝釉大缸,仿哥釉小罐等;成化时期的青花穿花凤凰纹鹤颈瓶也颇为少见。

此外,此次展出的洪武时期青花蕉叶竹湖石纹执壶、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永乐青花地刻花白海水龙纹梅瓶、青花云龙纹爵和盘、白釉镈,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仿哥釉炉、白釉盘,成化青花杯、斗彩杯、罐、碗、仿官釉觚、炉、瓶,等等,也是御窑遗址历年发掘出土瓷器中的精品。

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明代御窑瓷器资料十分丰富,但这仅仅是明代御窑遗址地下资料的一部分,还不能代表地下资料的全部。这批瓷器基本都是打碎的落选御用瓷器,往往是分批分类打碎掩埋,掩埋的地点比较分散。也恰因为如此,这批瓷器具有明确的出土位置和地层关系,加之有些瓷器不见或鲜见于传世品,这便弥补了传世瓷器研究之不足,不仅为了解当时御窑瓷器生产面貌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是我们探讨明代落选御用瓷器处理方式等问题的珍贵资料。(来源:文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