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工艺品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工艺品 > 正文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
发布时间:2016-08-17 文章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收藏

截至18世纪初,中国外销瓷都是在景德镇完成全部流程,以成品运至广州。随着定制图案的瓷器数量增加,1730年代初期,广州出现了外销瓷的专 业画工,此时景德镇开始提供少部分素白瓷或只有部分装饰的瓷器,由广州的画工以釉上彩的方式完成欧洲商人要求的图样。比如纹章瓷盘,离开景德镇时只有盘边 饰(通常是青花),作为主体图案的盘心纹章则在广州完成。18世纪中叶以后,广州成为制作釉上纹章和其他定制釉上彩纹样的重要基地,广州画工表现出绘制各 种欧洲图样的娴熟技巧。

定制瓷器的模具有木制器皿、银制器皿及合金器皿,还有以德尔费特陶器为原型的。比如雍乾时期,英国公司订购的瓷器常以英国银器为模型。中国传统形 式的器皿逐渐也会因为欧洲人的喜好发生变异,比如单把手的茶杯变成无把手杯子,对欧洲人来讲更有异国情调。17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喜欢定制成套的釉里 红咖啡用具,也很喜欢订购3个一组或5个一组的青花釉里红摆设用花瓶与大口杯,另外还喜欢订购瓷人和瓷动物做摆设。

在定制瓷器中最具欧洲特色的是纹章瓷(盾徽瓷),纹章瓷大致可分为名人徽章、省城徽章、机构或公司徽章、军队徽章。名人徽章在上述欧洲各国定制 的瓷器中都常见,省城徽章多见于荷兰、美国的定制瓷器,公司徽章则主要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和美国一些机构订烧,军队徽章其实仅见于东印度公司驻印度的某些部 队。此外还有属于澳门耶稣会士的一批有耶稣会会标的瓷器。现存最早的一件纹章瓷是绘有葡萄牙国王堂·曼努埃尔一世的浑天仪徽章的青花玉壶春瓶。稍晚的有 16世纪中叶的一只王室纹章碗和一只阿布埃(Abreu)家族纹章碗,属于曾两度担任马六甲总督(1526—1529,1539—1542)的佩罗·德法 利拉(Pero de Faria)。另有一件约1540—1545年间景德镇出产的葡萄牙王室纹章青花大口水罐,图案中的盾徽上下颠倒,看起来更像一只中国的钟或铃,而水罐的 形状为伊斯兰式,是多种文化因素杂糅一体的典型作品。纹章瓷的主要市场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丹麦、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等。

欧洲国家,1740—1760年代,纹章瓷的总体定制数量达到顶峰,但在英国的顶峰从1720年持续到1830年。在18世纪,瑞典有约300 家贵族曾在中国定制纹章瓷,英国定制了4000多件(套)纹章瓷,荷兰定制纹章瓷的数量多于葡萄牙但远不及英国,不过式样丰富多彩。

纹章瓷在荷兰既是身份的体现,也是一种时尚。17世纪末,少见的纹章瓷是个人和家庭身份的象征物。18世纪,纹章瓷仍具有独特的社交价值,宴会 主人在餐桌上展示和使用有自家徽章的成套瓷器餐具,可以提升其人之社会地位。纹章也作为一种形式美观并有个人特征的纹饰而被很多人荷兰人喜爱。在瓷器使用 日益普及的18世纪,纹章瓷还具有纪念品功能,特别定制的纹章瓷被用来纪念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时刻。由于纹章瓷在荷兰普遍受欢迎,东印度公司为他人定制此种 瓷器可以获得厚利,这自然也促使荷兰公司多多进口此种瓷器。纹章瓷在荷兰市场受欢迎的理由在其他国家也同样成立。

纹章瓷的纹彩以釉上珐琅彩为主,单纯釉下青花不多见,也有青花与釉上珐琅彩相结合。后两种主要见于荷兰市场,因为荷兰人始终较偏爱青花瓷,哪怕 1730年代以后青花瓷在欧洲已成昨日之星,荷兰人仍爱定购有青花的纹章瓷。出现于荷兰市场的有青花的纹章瓷,单纯青花瓷同青花釉上彩瓷的数量不相上下, 青花同以金、红、玫瑰色为主的珐琅彩上下辉映,别有一番绚丽。作为纹章瓷图案的基本元素,除纹章本身,主要包括几何图形、涡卷饰(Scrollwork, 即螺旋形或漩涡形装饰纹样,形似一宽松卷起的纸卷横断面)、花朵、风景等。17、18世纪之交,荷兰纹章瓷的图样设计个人特色很强,从1720—1730 年代开始,纹章图案趋于程式化和标准化,可能是定制者大量增加所致。

定制瓷器的其他纹饰,也总是随着欧洲时代风尚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乾隆年间纹章瓷的装饰图案,1735—1753年间以素净的葡萄藤或花蔓装饰最 多;1750—1770年间则是显著的罗可可式装饰;1770—1785年间转而为缠绕葡萄藤的黑桃形盾牌;1785年之后黑桃盾牌开始嵌入蓝黑边线和金 星;1795—1810年间则变成由深蓝色菱形花纹围成的圈。

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

外销瓷图案在最初阶段是纯粹的中国风格,随着定制瓷器成为主流,欧洲风景画、欧洲人日常风情画、宗教内容、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和情节都出现在中国 出产的外销瓷器上,同时图样风格逐渐呈现中西合璧特征,后来则以单纯欧洲风格的设计图样为主。18世纪中叶以后,欧式图样常在欧洲加绘,但仍有很多是由中 国画工完成的,这些画工由此成为接触和学习欧洲绘画及图样设计的先驱。

中西合璧的图样通常包括中国式花草、风景和卷草,再加上欧式的葡萄纹、涡卷饰、卷轴饰(Cartouche,即一种不规则或想象造型的绘画或雕 刻装饰,用曲线或曲带围成椭圆形或菱形,中间部位空白,用来题字或绘小插图)和暗红色花朵。1765—1820年间欧洲市场上有大量中西参半的由菱形、符 号、花朵和蝴蝶构成图案的瓷器。还有一种中西合璧纹饰是中国风物加灰色装饰画(Grisaille)。灰色装饰画又称中国墨线画(encre de Chine),出现于1720年代,特点是用细的灰黑线勾勒图案,适用于起草油画底稿、勾画风景和翻绘版画图样。瓷器中的灰色装饰画又常与金色结合使用, 呈现出细腻端庄的效果。

常见于外销瓷上的欧洲式图样有几大类。第一类是路易式样,指从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分别流行于路易十四、摄政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代 的几种式样。路易十四式样的基本要素是在卷轴饰中的对称人物、阿拉伯藤蔓、帷幔、扇形、形状优美的叶子、涡卷饰、爵床叶和小棕榈叶,色彩与构图都显得厚重 浓郁,有明显巴洛克特点。摄政王时期,图样开始变得轻巧雅致。到路易十五时代,图样变成地道的罗可可风格,用曲线表现不对称式样,图样要素包括各种形状不 规则的事项,如岩石、贝壳、涡卷、水纹、羽毛、兽角、各种自然的叶形。瓷器上的路易十五式样在法国流行于1730—1760年代,在荷兰则持续到1780 年代。路易十六式样则与新古典主义风格呼应,首先于1760年代出现于英国,1770年代才延及法国,流行到1800年左右。它也偏好对称形状,但格调是 优雅冷静,以柱形、花瓶、花朵和叶子结成的彩带、奖章和蜿蜒的形状为构图要素。

第二类是德国迈森瓷厂的设计图样。迈森瓷厂陆续设计了几种著名的图样,因为在欧洲大受欢迎,所以各国东印度公司也要求它们出现在中国外销瓷上。一种 最著名的迈森式样是1715—1725年间常见于迈森瓷器上的金色卷饰,自1740年代早期开始出现于中国外销瓷上。另一种常见于中国外销瓷的迈森式样是 “德意志花卉”(Deutsch Blumen),由碎花和本地植物组成花束,花朵常用蔷薇。迈森瓷厂于1740年代设计该图样,用以取代以中国花朵为要素的“印度花卉” (Indianische Blumen)图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