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工艺品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工艺品 > 正文
玲珑手炉冬日添暖
发布时间:2015-12-14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收藏

玲珑手炉

来源:闽南日报 陈慰 文/图

冬日的夜晚回到家中,把手放在温暖的铜手炉上,望着炉中一缕淡蓝的轻烟袅袅而出,自有一番优雅的惬意和情趣。

“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手炉暖身暖心,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掌中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赞过手炉:“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贾宝玉也是手炉的钟爱者,每到冬天上学堂就带着一个随身的手炉,平添了几许清雅。

手炉小巧玲珑,盈盈可握,可置放于袖中或怀中随身携带,所以又有“袖炉”和“捧炉”的雅称。由于其工艺精妙雅致,有花篮形、南瓜形、梅花形、海 棠形、龟背形等形状,雕琢得犹如古典园林中的花墙镂窗一般雅致,更錾刻有山水人物与花鸟奇珍的图画,因此即可暖手又可作为案头清玩。

我收藏有一个古趣盎然、质朴无华的紫铜手炉,该炉高12厘米、宽17厘米,铜质精纯,包浆浑厚油亮,暗暗的紫铜光泽给人一种沧桑之感。高耸的炉 盖丰满挺拔,镂空罩的纹饰采用中国特色的缠枝图案,形成了精美撩人的视觉效果,韵味无穷。整个手炉构图严谨,雕刻精细,素雅简朴。从炉面上精湛流畅的刀 法、完美的构图布局形成的古雅意境来看,当出自刻铜名家之手。每当我将木炭提前烧好后放入手炉中,顿时融融的暖意弥散开来,于是静静地感受着古人“红袖添 香添暖”的温情。

手炉的制作工艺,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最高峰。晚明的嘉兴名匠张鸣岐,就是一代制炉顶级名家,他的作品人称“张炉”,花纹精细、铜质匀净,堪称工艺 品中的瑰宝。尤其不可思议的是纵然炉中炭火烧得再旺,却毫不烫手,其热量恰到好处,让使用者倍感舒适,可见其登峰造极。以至于当时的大画家项墨林大加赞 叹,专请张鸣岐为他制炉,于是 “张炉”的声誉响彻了大江南北。

到了清代,手炉传入皇宫后一跃成为御用品而身价百倍,其制作工艺更加多姿多彩,材质多了漆器、珐琅等品种,工艺上还采用了掐丝珐琅。民国时期的手炉,其制作趋于简单,形状和纹饰开始单一化。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式取暖工具不断涌现,手炉渐渐地退出了大众的生活舞台。

如今收藏工艺精巧的手炉,多是享受赏玩之乐。玩赏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种,一是拿在手中盘玩,日久之后手炉会变得更加古朴光润。二是与香炉、熏炉等一起来陈列观赏。三是可用来插花,以增添玩炉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