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来游逛古玩市场,淘得一枚清代扳指,很是精美。这枚扳指为玛瑙材质,高2.6厘米,直径3.2厘米,包浆莹润,纹饰为天然形成,犹若远山含黛,十分漂亮。
扳指古称“韘”(音同“射”),《说文解字》云:“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使用时,戴“韘”于勾弦的右手拇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 时,“韘”也 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用以保护拉弦的拇指。韘初见于商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十分流行。商代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玉韘,圆筒状,一端平 齐,一端为斜口,一侧面有一凹槽。汉代时玉韘已变成了韘形的鸡心佩;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
满族人将“韘”称为扳指,其早期的扳指通常是用鹿骨所制,适用于骑射,满语叫“憨得憨”。清朝建立后,扳指的实用性大减,但因满族人尚武,扳指 的象征意义 被保存下来,并逐渐演化成了随身佩戴的首饰。在清代,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都喜欢佩戴扳指。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 边缘向前凸,因为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
成为首饰后,扳指的材质不断丰富,包括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玛瑙等皆可制作扳指。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碧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戴。
(胡胜盼)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