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工艺品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工艺品 > 正文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与五彩
发布时间:2015-08-28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收藏
                                                       刘英杰(洛阳) 编剧,作家,《文化收藏》杂志副主编。

文/刘英杰

龙作纹饰运用在瓷器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据说明清龙纹只有皇族才能用,庶民使用即犯有僭越之罪。今在藏友处看到一清代龙纹五彩碗,冷隽华丽,直入心田,着实精美绝伦,堪为皇家精品。该龙纹五彩碗口径十六厘米,外壁有“蛟龙临渊”的图案,内壁光洁素朴,底有一龙形,与外壁略有不同,碗底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这是一只身世富贵的碗,内壁的素雅淡静是冷隽的青花纹,底部龙形则彰显地位与权势,而最为抢眼的外壁则是光彩夺目,相映辉煌的钒红五彩。它具有穿越历史的亘古之美,引领人们回到那个笑傲寰宇的康乾盛世,正是大清帝国某一处窑火升腾的官窑,督窑官屏息静气,窑工呕心沥血,将所有灵气与智慧都融汇到恒久的等待中。拉坯、塑胎、绘工、上釉、入窑,尔后高温窑变幻化五彩,龙形喷薄欲出。

应该说在官窑林立美瓷无数的清代瓷史中,如此五彩碗并非绝品宝器,清代五彩瓷器瑰丽多彩,品种繁多,宫中精品不胜枚举。这样的彩绘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五彩瓷的出现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宋时期,北方著名瓷窑磁州窑所烧造的白底黑彩、白釉红绿彩、白釉绿彩等品种,无疑是明清五彩瓷器的先声。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而清代五彩瓷却是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明清两代五彩瓷器相比,明代多使用釉下青花,釉上红彩、绿彩、黄彩,这样的五彩瓷多用烧制完成的青花瓷素坯,再施釉低温二次烧制成型;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一次成型。且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清代五彩瓷又分两种,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该五彩龙纹碗在清代虽不出奇,其内外壁上的龙形却使它身价倍增。有关龙的形态,唐之前相当泛化,神话与传说中,多具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且细分为: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如此臆想的“四不像”,是古代对皇权的神化。到了宋代,龙的形态基本固定,美术理论家董羽、郭若虚二人,先后提出了“三停九似论”的观点,以“三停”把握龙体结构,以“九似”把握龙的综合特征。即“画龙者,析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这个清代龙纹五彩碗内外壁上龙形确实体现了这种特征。应该说这只碗对皇权的体现是毫不含蓄的,但又有些冷隽,有格调,是谓“低调奢华”,高高在上,它技艺纯熟,风韵天成,见证着一个辉煌帝国没落之前最后的荣光。

乾隆之后,国势衰微,瓷史再无此等神韵的皇家龙形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