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神珍惜文物
古代皇家官窑御用瓷器的制作,非同儿戏,往往是耗时数年、集举国之力打造一件精品。巨大的财力消耗与集聚全世界的能工巧匠,是坊间无法想象和达到的程度。由于官窑制造,皇家御用,寻常百姓与民窑工匠对御用瓷器可以说难得一见,更谈不上仿制。对于收藏爱好者或真正的买家来说,弄明白文物的历史背景、制造过程和不同朝代的特点尤为重要。
有收藏家认为,乾隆朝官窑瓷器之所以普遍精美,一是因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为唐英的管理。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职到景德镇督办官窑30年,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就整体工艺水平而言,明清官窑瓷器已超越了宋瓷。其间,宫廷烧制了一件86厘米高的大瓷瓶。整个器物从上到下依次运用了色地珐琅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金釉(耳饰)、青花、松石釉、窑变釉、斗彩、冬青釉暗刻、祭兰描金、开光绘粉彩、仿官釉、绿釉、珊瑚红釉、仿汝釉、紫金釉等15种施釉方法,16层纹饰,颈部对称夔耳,腹绘12扇开光图案,包括 “三羊开泰”、“太平有象”等画面。此瓶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其烧造工艺繁复至极,至今无法复制。
上述种种说明,祖先不仅给我们创造了可以传承的文明,还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物。文物不可再生,一个真正理解文物和有志收藏的人,首先应尊重历史,研究历史。从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产生过程入手,从弄懂文物的特征与现代工艺品的区别开始。 其次,要进行实践比对,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逐项审视瓷器的材料、形款、色釉、开片、气泡等。尤其重要的是,初学或初次收藏者,应从正规途径开始,从高端起步。就是说,尽量不要在仿品和低级产品上浪费时间。更不要在一知半解的时候就一掷千金,以避免花钱买教训。
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由于珐琅彩之制造工艺精细而复杂,回炉翻烧之耗时,成品率底,成本高,故弥足珍贵。
此瓶撇口微肩,瓶分五段,通体围以金圈11道,既分隔各层纹饰,又起连接承合之效,达到层次分明,繁中有序之视觉效果,色彩缤纷,艳而不俗。两旁塑泥金衔环象首耳,寓意“太平有象”,通体满地金彩锦纹,留白绘各体宝相花,以勾莲缠系,谓之“锦上添花”;乾隆时期大量使用“勾莲纹”代替“缠枝莲纹”,“勾莲纹”纵横二向均不受约束,可四面八方延伸,随心所欲,形状亦受西洋影响,相当接近欧洲之“鸢尾花”纹饰。此瓶造型,乃仿照青铜度量器(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战国安邑下馆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