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南北朝 “关内侯印”金印 (私人收藏)
关内侯,爵名,战国秦置。三国魏定为第十等,多系虚封,无食邑,以赏军功。晋沿置之。汉朝时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军的金印上,都以龟为雕饰,称为龟钮。曹植在《王仲宣诔》中称:“金龟紫绶,以彰勋则。”指的就是龟钮金印的珍贵品位。唐朝时,武则天改前朝旧制,命五品以上的官员用龟为佩饰:三品以上的龟印用金饰,四品用铁饰,五品用铜饰。
15.汉魏 “濩(hù)泽侯印”金印(私人收藏)
濩泽,由上古时期缀于名山之间的一潭清池而得名,史书记载该池清澈澄莹,不汗不竭,雨涝不涨,后虽逐渐消失,但因周围水系丰沛,峻山环绕,自古被视为皇贵之地。先有舜帝自渔此地被帝尧发现终成华夏始祖,后有更始帝之后袭封于此。更始帝刘玄为东汉开国光武帝刘秀之族兄,因赤眉之乱被杀,光武帝念及手足之情,封其长子刘求于濩泽为侯,求后其子刘巡继之。由是,濩泽可谓华夏一族血脉宗源发祥地之一。
16.三国·魏 “魏归义氐侯”金印、西晋 “晋归义氐王”金印、西晋 “晋归义羌侯”金印 (甘肃省博物馆藏)
曹魏时期短暂,颁布给少数民族王侯的印极为罕见。“魏归义氐候”印应是曹魏政权赐予陇南一带氐族酋长的。
“晋归义氐王”、“晋归义羌侯”印应当是武帝到晋惠帝之数十年间赐予陇南一带的羌、氐族酋长的。汉晋时代,氐族散居於西北及四川地区,不同分支有青氐、白氐、蚺氐等“各有王侯,多受中国封拜”(《魏略·西戎传》)。“归义”是中原朝廷对边藩归附行为的懿美。晋朝赐予氐族王印多铜质或鎏金,此二印为金质,与内地诸侯王同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晋时复杂多变的民族关系。
氐、羌是我国古代生活在甘肃、青海、四川西北一带的少数民族,文明程度也比其他少数民族要高。氐、羌族的这两种社会组织,也就是常说的“远夷”与“近夷”,“近夷”也就是“编户”,他们与汉民一样交租、纳税、服役,听候地方官的直接派遣,其酋长所授官职与汉民族大致相同,而不再用“归义”等用词。因此“归义”一词仅用于“远夷”或非“编户”酋长。
17.三国魏 “关中侯印”金印
1977年河南泌阳县板桥乡采集,这方“关中侯”龟纽金印为魏晋时期侯爵官印,系国家一级文物,对考证魏晋时期政权封赏赐号及研究我国封建时期爵禄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中侯始置于东汉末年建安二十年(215),此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已任丞相,掌握了朝中大权,他所设置的关内侯、关中侯在当时爵位很高,但皆不食米,在经济上一点特权也没有,只是一种虚衔,仅代表荣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