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出生于农村,对农村人物、风景,以至花木、草虫,都很熟悉,都充满感情。对风、雨、晴、晦等自然现象也会触景生情。作者的多愁善感,是出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显然,他描写风风雨雨只是手段,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和亿万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精神。由于抒写了博大的天下之情,就使一幅不大的版画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人民在暴风雨中》构图严谨,细腻写实的手法,刻划出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黑、白、灰布局有致。刀法在统一中求变化。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农村暴风雨来临的情景。
艺术的真、善、美,“真”总是打头的。如果艺术家对生活没有真切的感受和真实的描绘(决不是如实描写),就破坏了生活的真实,也破坏了艺术的真实。作品一旦失真,什么深刻的主题思想,崇高纯洁的感情,美学理想等,就统统失去了形象的依托,成为魂不附体的空壳。不真,哪有善和美呢?
当然,1930年代的中国新兴版画和力群的版画创作,都还处在童年时期。艺术上还不尽成熟。艺术风格仍有着明显的西方木刻的影响等。但人民还是欢迎版画。称颂它为“革命的艺术”、“人民的艺术”!这就因为版画和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民是同生死、共命运的。版画作品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因而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这些作品不但在当时有鼓舞作用,而且成为形象的历史见证。应该承认是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的。
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本质上都是宣传。但首先要是艺术!力群一贯注重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几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也不断对艺术技巧、艺术形式、版画的民族化等进行艰苦探索,力求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不断创新,因而取得了创作的丰硕成果。他的这种努力是很可贵的。早在1930年代就为鲁迅先生所注意,并给予他热情的赞扬。
1940年代初,力群奔赴延安。解放区新的生活、新的艺术观众和新的艺术欣赏要求,促使他在创作上进行新的努力。他努力把握新的主题,探索与新主题相适应的新的艺术形式。
力群经过国统区的动乱生活,来到和平民主的陕甘宁边区,在“鲁艺”过着较为安定的生活,他开始探索版画的新风格,力求摆脱西欧影响,勤奋地创作了《饮》、《伐木》、《鲁艺校景》等较为优秀的作品。
《饮》
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深入边区人民生活之后,他又创作了《帮助群众修理纺车》,围绕修纺车的情节,塑造了农村妇女的群像,每个人物都作了深入细致的刻划,个个栩栩如生。如画的右下角坐小板凳的老人,农村老太太特有的专注神情和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足见他的农村生活基础的坚实,塑造人物的能力也大有长进,较好地表现了解放区的新生活和新主题。明朗的画面,洋溢着自然、平易、愉快、欢乐的气氛。同时期创作的还有《丰衣足食图》、《送马》等好作品。作者在版画民族化的道路上大大地迈出了新的步伐。
《帮助群众修理纺车》
《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