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雕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社会区 > 国粹艺术 > 雕刻 > 正文
扬州清代福祠中的砖雕艺术扬州八刻
发布时间:2015-03-31 文章来源:扬州新闻网
分享到:    收藏

钞关西后街清代褔祠砖雕(局部)

钞关西后街清代褔祠砖雕(局部)

钞关西后街清代褔祠砖雕(局部)

扬州传统建筑中的福祠又叫“福德祠”,一般设于正对大门处的院内墙壁上,用于当地人家祭祀本宅土地神。而在文字记载中最早被称为土地神的就是汉代的广陵人 (今扬州)蒋子文。镶嵌于正对大门的院内墙壁上的福祠以其独特的位置、玲珑的造型和精美的砖雕成为扬州传统居住建筑特有的符号。

独具特色的扬州福祠彰显扬州砖雕艺术之精美

福祠在扬州传统居住建筑中,是除门楼外最主要的施用位置。而不同于一般门楼雕刻的精简扼要甚至惜墨如金,福祠雕刻追求披绣着锦而又简繁适度,呈现出华丽精致、生动繁复的气质形象,颇具扬州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更加突出了福祠独特的艺术魅力。

扬州福祠造型主要借用建筑檐面构件作为装饰符号,并结合匾墙式门楼的局部要素;其壁身由上而下一般由匾樘、龙门枋、横披窗或走马板、隔扇及门洞共四层构件组成。大户人家的福祠壁身多雕饰繁复而又清朗有致,繁处密不透风,简处一马平川。

匾樘为福祠的装饰重点,其高度一般为壁身总高的三分之一,四周多以深浮雕拐子夔龙或卷草纹饰围绕,匾樘内精雕细刻精美的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凤戏牡丹”、“石榴多子”、“三阳开泰”等,鲜明地突出整个福祠的表现主题。

龙门枋一般尺度宽大、雕饰精美、主题鲜明、富有层次;龙门枋下或为镂雕的横披窗,或为磨砖立砌的走马板,其居中下沿处挖有类似莲花头形状的拱形缺口,并与 下部门洞连贯相接。龙门枋与走马板所占高度一般约为壁身总高的三分之一。福祠壁身最下一层为镂空雕琢的隔扇及门洞,高度亦约为壁身总高的三分之一;其砖雕 隔扇大多仿六抹隔扇形式,形制规整,雕饰细腻,图案端雅清丽;中间门洞亦俗称“门堂”,其宽度或占一个半隔扇宽度,或不超过壁身总宽的三分之一,门洞内凹 入的空间放置有供奉的土地神像。

福祠下部则为宽阔的挑出平台,既有放置供品的功能,又与上部出檐形成良好的呼应,从而使福祠整体凹凸有致且形象更为完整。平台上日常放置小小的香炉一鼎、 清香三支,烟雾缭绕,人神共享。有的福祠在平台下部还设有宽阔的壶门空间,内里设置高浮雕土地神祇形象,如南河下卢绍绪住宅福祠,神像坐姿端雅,神情祥 和,衣履质朴,形象亲切可爱,使整个福祠无论是功能还是形式均堪称为袖珍祠堂。

扬州清代福祠砖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位于扬州地官第的“汪氏小苑福祠”砖雕,其深色部分为福祠原有留存,浅色部分为后人补修之处。细品此砖雕遗存,无论是正脊的卷草图案还是额枋处的拐子纹 饰,皆布局明朗、层次鲜明、线条流畅、形象舒展、气韵生动、节奏鲜明,图案与留白比例协调,体现出扬州传统的审美倾向和艺术特色。

而位于扬州南门钞关西后街的“殷家小宅福祠”砖雕则是扬州清代褔祠砖雕中的另一个经典之作。福祠匾樘四周为“深浮雕拐子夔龙纹饰”与“如意灵芝纹饰”,夔 龙雕饰细腻、节奏明朗、盘旋回绕、动感颇强。位于夔龙纹饰下边框中间部位的一朵灵芝处于人的视平线部位,比例协调、形体饱满、舒展自然、生机勃发。而其他 部位的灵芝因与人的视平线有些偏离,因此稍显肥慵懈怠、面目模糊,此种处理手法折射出扬州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目标明确、讲究经世致用、不过分追求面面俱 到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福祠樘心部分以清丽的十字花铺地,椭圆的海棠形开光内亦浅雕什锦纹,内外协调而主次分明。海棠形开光居中处高浮雕大朵折枝牡丹,姿 态生动、腴丽鲜艳。匾樘下的龙门枋则满雕细腻繁复而层次鲜明的吉祥花卉,两方海棠形开光内高浮雕有“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图案,可见该福祠以匾樘及龙 门枋作为雕饰主体,以牡丹及其他花卉为主要刻画内容,以日、月、云、龙、凤、鸟为辅助表达,图案繁复靡丽而又层次清晰,整体精美细腻而又主题鲜明,显示出 富丽奢华而又雍容优雅的气质形象,确是扬州福祠建筑精品。

张理晖 /文  刘江瑞/图

来源: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