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体如何雕塑?能不能有自己的雕塑语言?这是难题。许鸿飞表现人丰满、肥硕的肉感,超出了古典主义美、理想主义美的范畴,反而贴近了中国人的体魄和 面相特征,让我们产生一种亲近感。这种雕塑语言与试图把东方人变成西方人的体格形象的雕塑语言是不一样的,是在引进西方写实雕塑以后审美上的转化。可以 说,许鸿飞在雕塑艺术中去崇高化,追求世俗化,强调生活气息,在体现中国人的面相和体格特征上,具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因此,当她们被放置在太庙这样庄严的 环境里面,或者悉尼歌剧院等其他空间里,会更加凸显其中国性和世俗性的特征。这正像我们在浮世绘的版画里能够解读到日本生活特有的民间气息一样。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郑伟宏——
技法形意兼具 造型刚柔相济
“肥女”雕塑颠覆传统,独树一帜,在“三个结合”上做得很到位:
一,胖与力的结合。肥女雕塑在外形上的力度显而易见,不少雕塑以力见长,重量级的体型、高难度的动作,一反古希腊雕塑静默的传统,又颠覆了肥女多半虚胖的观念。肥女雕塑以阴柔之气反衬着阳刚之美,把阴柔和阳刚结合得非常到位。
在力度之外,我更关注的是它内在的精神力。比如在作品《吻》中,尽管是表现接吻的愉悦之情、阴柔之美,雕塑作品当中的肥女尽管是被举起来的对象、是被动 的,但却成为逗人眼球的焦点。观众是不会关注这对情侣中的男人是多么的健硕,有多大的力量来托举,反而被高高在上、得意还不忘形的肥女所吸引。连接吻都要 与众不同,都要别开生面,都要高高在上,我以为这就是肥女的自白。因此,《吻》的魅力不在肥女的外形上面,而是在她的精神力方面,作品充分地表达了自尊、 自强、自信、神性、豪迈、洒脱等阳刚之美。法国的罗丹也有过类似的作品,比较而言,在冲击力、震撼力方面,西方写形,东方写意,而肥女人雕塑则是形意兼 具;
二,雕塑家的心灵自由与物质精神的结合。德国的美学大师在评论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时说,“这些作品之所以生动,是由于他们是从艺术家的心灵自由产生出来 的,我从他动感的雕塑里面看到了作家思想的灵动,从雕塑家含烟斗的凝神当中又体会到了他深深的思考”。用黑格尔的话来说“雕塑家能够用天才的闪光,把灵魂 关注到自然的物质材料里去,使它服从自己的驾驭”。所以肥女作品在自由生动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因此联想到,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喜欢布袋和尚?因为布袋 和尚是国产的佛,他的外在形象是笑口常开、袒胸露腹,这种慈爱的形象在民间非常有亲和力,他的精神气质又是心无挂碍的大自在。在这里,许鸿飞作为雕塑家的 心灵自由与布袋和尚的精神是灵妙相通、异曲同工的。对一个雕塑家来说,心灵自由翱翔,才有雕塑人物的超凡脱俗,创作之心摆脱了羁绊,作品的形就可以随心所 欲。肥女雕塑不仅壮硕,而且灵巧飘逸,好像能摆脱地球的引力,比如东方飞天式的自行车塑,腾空的滑板技巧,这是杂技演员都做不到的动作,雕塑中的肥女做到 了,这些造型更多地反映出艺术家的向往,又是大众心理能够接受的理想境界;
三,专与精的结合。专攻“肥女”偶尔为之不难,做成一个系列不容易,把每一个都做成精品、把大众和专家都带到“快活林”里面去,更不易。肥女雕塑大雅大俗,为社会增添欢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