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沉香雕刻)郑春辉
海色轮回烟月生,饮尽苍茫度流光。
春秋大梦借你我,天地小刀刻沉香。
癸巳秋月,“郑春晖沉香雕刻艺术展”在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和康有为故居纪念馆举办,观者无不赞叹作品之精美。一种绵远的古典情怀渗透在作品中,浸润着天地之灵气与人间之温馨。作为“十艺节”期间青岛文博界组织的一次文化活动,本次展览所采取的两地合作、两馆联展的模式很成功,中国艺术与西洋建筑达成了协调,相映生辉。
这是一次别具意义的文化交流行动,作者向两馆捐献了佳作,并萌发了创作一批带有青岛建筑与山水元素之作品的构想,开启中西合璧的新视野,以拓展沉香雕刻的有效路径。
郑春辉来自福建莆田,那里是妈祖降诞与飞升之地,积淀着深厚的海洋文化与雕刻艺术传统。深受传统文化与地域精神的浸染,他所创作的沉香雕刻意境悠远,突破了单一的技艺层面,已不囿于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工艺美术的范畴,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可谓古典绘画艺术的立体化呈现。沉香雕刻在古代,多以神像为主,兼及花鸟鱼虫,鲜见山水之作,即便有,亦是浮雕线条的轻巧摹刻,而非三维空间的饱满生成。
观郑氏沉香,就雕刻手法而言,圆雕、镂空雕、微雕、透雕、精雕诸法皆有所见,细而不腻,灵而不匠,疏密有致。自上世纪90年代,他尝试将传统的文人山水画和相关诗文转化为雕刻作品,于是今天我们就看到了展子虔《游春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沉香形式,也看到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苏轼《前赤壁赋》的诗意再造。简括之,其作品最具特色和创新价值的部分在于把中国山水的艺术理念、表现手法及笔墨情趣反映到了沉香上,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尤为难能可贵者,是对材料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感悟,缘此而萌生的艺术构思耐人寻味,在高难度的艺术控制中表现出了挥洒自如而精妙入微的力道,在传承古代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表征着艺术“活在当下”的况味,开启了多元艺术融通的一条新路径。诗意与画境俱在,借助一片沉香来表达人生真意,在小小雕刻刀的飘转与凝固中完成了别开生面的艺术转化。
中国是一个香气氤氲的国度,古来所崇尚的沉香洋溢着自然、华美而虔诚的文化诗意,光彩所及,为历代皇家、佛家和诸方所重,乃至融入国家大典之中。沉香以其稀有、清越与高雅之芳魂而绵延千秋,至于其祈福、开运和延寿传统亦是源远流长,衍生出“香道”,在一种高雅的风俗仪式中,香气出于自然而融汇今古,可现实生活的卑微、焦虑与伪善往往将我们与天人合一的伟大传统相隔离。正因此,一个执意要用沉香表达艺术祝福的人是可贵的。
春辉是一个文弱书生、谦谦君子,何能雕刻出如此大气而精微的作品,其中包含着多少艰辛的探索与深沉的思考?他并无家学渊源,虽自幼喜爱绘画,然长大后终是无缘进入艺术学府读书,长期在清贫而温暖的乡村生活,喜欢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望月……这可能就是一份沉香前缘吧?他以质朴的方式感受着生活的无常流变和艺术的有恒存在。许多年以后,随着雕刻时光日复一日的累积,“故乡”就成为一个母题,他在作品中寄托着对往昔的单纯生活,对那在现代都市中往往失却的田园情怀,对一个精神家园的深情追忆,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人人之未来之祝福呢?如今,身为工艺美术大师,虽巧夺天工之作频出,然仍不失自然感、书卷气和人情味,大致享有了一种“诗意栖居”的知性自在。在艺术创作的意义上,这是人品与作品的相互养成,也是瞬间与永恒的彼此领悟。融古开新,这是通向文化自觉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