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Space Day of China),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主旨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首个中国航天日将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
节日起源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节日内涵
第一,把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意义。
第二,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我们把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第三,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
第四,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大工程,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国际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为人类增进福祉,需要我们各国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国。
2025年中国航天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
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主场活动将在上海举行。
精选大事件
- 1792年4月24日 里勒创作《马赛曲》
- 1800年4月24日 美国国会图书馆成立
- 1931年4月24日 顾顺章叛变
- 1945年4月24日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 1950年4月24日 外约旦改名为约旦
-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 1972年4月24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1980年4月24日 美国营救在伊朗的人质失败
- 1991年4月24日 我停止对金门等岛屿国民党军官兵广播喊话
- 1993年4月24日 南非非国大全国主席坦博去世
- 1994年4月24日 南非大选前发生严重爆炸事件
- 1995年4月24日 我国卫星数字广播开播
- 1995年4月24日 孔繁森被追认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 1997年4月24日 著名画家黄胄逝世
- 1997年4月24日 中俄哈吉塔五国边境裁军协定签署
- 1999年4月24日 中国企业联合会组建
- 2003年4月24日 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在京成立
4月24日大事记
1192年——卢沟桥建成。
1792年——里勒创作《马赛曲》
180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立,最初是为美国国会服务的学术图书馆。
1905年——清廷废除死刑中的凌迟、枭首、戮尸
1916年——爱尔兰爆发复活节起义
1925年——陈诚等发起孙中山主义学会
1925年——莽原社成立
1931年——顾顺章叛变,中共中央机关险遭破坏
1937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刊物《解放》在延安创刊。初为周刊,后改半月刊。曾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1941年秋停刊。
1937年——新华书店在延安成立
1945年——毛泽东代表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1949年——解放军攻破太原
1950年——外约旦改名为约旦
1967年——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在乘坐联盟1号宇宙飞船返航途中,因飞船降落伞故障而死于飞船坠毁,成为首个在执行太空任务时遇难的宇航员。
1970年——中国在第一个火箭发射实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80年——美武装营救扣押在伊朗的人质失败
1986年——世界最大的飞机安-124起飞
1990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
1991年——日本向海湾派遣扫雷舰队
1992年——山西省曲沃出土一大批西周文物
1994年——香港地铁将军澳线动工。
1995年——孔繁森被追认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6年——星光工程正式启动
199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首次颁奖。
1997年——中俄等五国签署边境地区裁军协定
2003年——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在京成立
2005年——香港竞赛马匹“精英大师”创下了连胜17场的记录。
2008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教师大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