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历史上的今天

孔子诞辰
发布时间:2016-09-28
文章来源:都市网
分享到: 收藏

  孔子诞辰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

  7世纪中期,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局面结束,新罗统一半岛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新罗分裂后,10世纪前期王建再次统一半岛,改国号为高丽。   1388年王氏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经几度废立,自掌大权,并于1392年9月28日登上王位,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即朝鲜王朝创建者,庙号太祖。太祖在位时,推行科田法,奖励农业,广设学校,交好中国明朝。   李成桂于1398年逊位于儿子,1408年去世。

  法国小说家梅里美诞辰

  梅里美   1803年9月28日,法国小说家梅里美出生于巴黎一个画家的家庭。他从小喜爱文学,然而他的父亲却要他学法律。梅里美中学毕业后,他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关心文学。取得律师头衔后,进入商业部工作。1828年,他结识了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斯汤达,在斯汤达的影响下,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梅里美初期创作有《克拉拉?加齐尔戏剧集》和《居?士拉》诗歌集等。1829年,他发表了历史小说《查理九世时代遗事》,这部小说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从1829年开始到1847年,他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塔曼果》与《马特奥?法尔哥内》是这些短篇中的精品。《高龙巴》和《嘉尔曼》,这两个脍炙人口的中篇是梅里美的代表作。《高龙巴》(1840年)描述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科西嘉岛上一个复仇的故事。高龙巴的形象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她的反抗和叛逆的性格具有反封建意义。《嘉尔曼》,也是体现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要求的女性形象,堪称《高龙巴》的姊妹篇。法国作曲家比才后来把《嘉尔曼》改编成歌剧,流行甚广。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梅里美进入参议院,成了皇后的密友。从此,他再也难以创作出具有资产阶级强烈个性和进取精神的人物,他的后期小说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以后,梅里美转向学术研究和翻译俄国文学的工作。1870年,梅里美逝世,享年67岁。

   第一国际成立

  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它的正式名称叫“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它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1848年的欧洲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欧洲无产阶级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1857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一度处于低潮的工人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1859年伦敦建筑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第二年,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工会委员会。在法国巴黎、马赛等地成立有炼铁工人联合会等工会组织,工人们还迫使政府取消了禁止工人结社的法律。在德国,1863年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同时,意大利、比利时、美国的工人阶级也展开了有组织的活动和罢工斗争。各国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愿望日益增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认真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写出力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两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己的雾月18日》,恩格斯也写成《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书。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着重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入的研究。1859年,马克思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并着手撰写他的不朽名著《资本论》。同时,他们还积极对英国工人和工会活动家进行宣传教育,并通过他们去影响广大的工人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特别注意培养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骨干。想方设法同各地的革命者进行广泛联系,要求他们努力学习、掌握革命理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做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直接促成第一国际诞生的重大事件是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俄统治的民族起义。马克思、恩格斯对波兰起义非常重视,动员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全力声援波兰人民的革命运动。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盛大的国际性会议,再次讨论了声援波兰人民和国际工人联合斗争的问题。大会决定成立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并选出临时中央委员会。这个工人组织后来被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政治方向和组织原则。   第一国际的历史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第一国际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反对工联主义、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在它存在期间,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1876年7月15日,第一国际宣布解散。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号火轮船竣工

  1868年9月28日,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号火轮船竣工。这是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大型机器轮船。设计制造者为近代爱国科学家徐寿及其儿子徐建寅等。船长185尺,宽29.2尺,吃水8尺,马力392匹,载重600吨,船上有炮8门,系木质明轮兵船。兵船从上海船厂驶至金陵。曾国藩在金陵下关登船试航,驶至采石矶、翠螺山,称赞此船“又快又稳、坚硬灵便”,以“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之句取名为“恬吉”号。后避光绪讳改名“惠吉”号。“恬吉”号的建成是我国近代造船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恬吉”下水试航时,轰动上海城市,黄埔江两岸观者如堵。以后,徐氏父子在上海又设计制成“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船,为改变我国近代造船技术的落后状况作出了杰出贡献。

  “戊戌六君子”被处死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被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少时博览群书,好读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算学馆,开湖南维新风气之先。遍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6年入资为江苏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8月,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荐,被征入京。9月5日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25日被捕,28日与林旭等六人遇害。临刑绝命词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1被公推为戊戌六君子之首。所著《仁学》,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书中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纲常名教”,宣传“君末民本”的民权思想,从世界的不断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能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戊戌六君子年龄:谭嗣同34岁,康广仁32岁,林旭24岁,杨深秀50岁,杨锐42岁,刘光第40岁。

  “戊戌六君子”在北京遇害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梁启超脱险出逃,而被捕的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于1898年9月28月(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被处死。史称“戊戌六君子”。   六君子中,谭嗣同系湖南浏阳人,曾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办理新政,任南学会会长,“百日维新”时与杨锐、林旭、刘光弟合称“军机四卿”,就义时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义凛然。康广仁乃康有为胞弟,曾在浙江为官,在澳门办《知识新报》,又在上海办“大同译书局”,并发起过不缠足会。   六君子虽然英年早逝,但他们对民众的启蒙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十三世达赖抵京

  十三世达赖   1908年9月28日,达赖喇嘛抵达北京。近年来,由于英国不断侵略西藏,使整个西藏的局势变得十分复杂而微妙。西藏地区本是政教合一的,由清政府所封的两位政教领袖进行统治,一为达赖,一为班禅,两者之间平日已有矛盾。1904年,英国人乘日俄战争,入侵拉萨,达赖只好往北而逃。最初逃到库伦,清政府恐其投俄,忙令西宁办事大臣迎其到西宁。不料此时又发生了达赖与西宁喇嘛“斗法”之事。于是理藩院便安排他入雁门关,移床山西五台山,一住就是3年。于此,达赖为保住自己地位提出进京觐见,正欲起程,又听说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西藏枉杀多命、毁寺掠财,于是又观望不前了。后经山西巡抚力劝,终于启程。达赖一入直隶地界,朝廷就派大员前往保定迎接。各地方官对他特别优礼。于是所到之处,驻持名刹,香花供养,警护森严。抵京后,在其所安座的黄寺,王公亲贵,皆来致礼,每一出行,前呼后拥,轰动九城,气派颇为壮观。

  蒋介石东渡求婚

  1927年9月28日,下野后的蒋介石东渡日本,准备去说服未来的岳母同意他娶宋美龄女士为妻。8月,蒋介石给宋美龄发出求爱信,他说:“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困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灭绝……所谓功业宛如幻想。惟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渭如何耳?”   此举得到宋美龄的应允,但宋家仍不同意,于是蒋介石决定去日本向宋老夫人面求。9月23日,蒋介石在上海发表一简短宣言,谓:“此行与政治无关,惟在获宋氏家族对美龄女士婚事之同意。如获同意,则将在上海结婚,然后偕游海外。”9月28日,又在《民国日报》发表《家事启事》,宣称:“各同志对于中正家事,多有来书质疑者。因未及遍复,特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惟恐传闻失实,易资淆惑,端此奉复。”当天,蒋在张群等人陪同下去日本。

责任编辑:丹丹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