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的主角,记录着每一个精彩瞬间。
张善宝作为中国制笔行业著名的电镀专家,他的一生与英雄牌钢笔结缘。作为电镀技术专家,张善宝先后被派往越南和朝鲜,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他在制笔一线坚守30年,改进制笔零件抛光技术操作法,多次超额完成产量指标,成功试验出用药黄(酸类)和淡药水配方去制笔零件油污的抛光新工艺,用工匠精神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支援越南社会主义建设
桂香弥漫的周末上午,记者见到了93岁的张善宝。除了略有耳背,他的身体状况可说康健。老人的小女儿张学华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上海市总工会最近一次为劳模先进组织的体检中,张善宝的体检结果除了一些小毛病并无大碍。
谈到当年的工作,老人眼睛里有着别样的神采。为支援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1959年4月,张善宝作为专家被派往越南,担任电镀生产技术指导,帮助越南搭建文教用品厂。接到上海轻工业局的任务,张善宝和同事开始忙碌起来,运去越南的溶液,他逐一检查,确保材料没有问题,再装箱运往越南。
到了越南,张善宝和同去的专家都发现当地并没有生产文教用品的流水线,当地的工人对技术也不在行。按照原定目标,将要建设的文教用品厂规模较大,既生产钢笔、铅笔、圆珠笔,也生产墨水、大头针、回形针、削笔刀等办公用品。他和同事安装好机器设备,拿出运去的原材料,按照越南厂方的产品要求工作,各司其职。
张善宝负责的是电镀,为了防止生锈,大部分文教用品都会用到电镀工艺:镀铬、镀镍、镀金、镀铜、镀银等等。按照要求,文具厂计划一年建成,产品要投放越南市场。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张善宝和同事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在1960年2月就回国了。
回国之前,张善宝和同事参加了越南的一次庆祝活动,见到了领导人胡志明。张善宝回忆,胡志明在活动中说:要向中国同志好好学习。讲话完毕,胡志明先走向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出席人员一桌,跟张善宝握了手,问:“同志,你是不是毛主席派来的。”张善宝说:“我是毛主席派来的,我和越南同志一起建造越南的文具用品厂。”胡志明表示了感谢,张善宝又回:“谢谢胡主席关心,祝胡主席健康长寿。”
圆满结束任务,回国之前,厂里一些越方人员提出要拜张善宝为师傅,他跟大使馆说了情况,大使馆表示没有问题,但最后张善宝还是没有接受,他告诉对方,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信交流。等他回国,二女儿已经出生,他为女儿取名“张越华”,以此纪念去越南援助社会主义建设的那段日子。
获朝鲜千里马奖章
1961年,张善宝又前往朝鲜,在朝鲜工作6个月,为朝鲜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
刚到朝鲜时,朝方对于制笔行业存在的问题做了汇报,张善宝听了汇报后专门考察了情况:电镀镀铬出来后很暗,不亮,这个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张善宝对朝方表示,明天给你们解决问题。
这绝对不是大话,他对电镀溶液的配方、比例和浓度非常熟悉,遇到问题能迅速对症下药。第2天一上班,张善宝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镀铬出来的产品非常光亮。原来的情况是,镀铬出来的零件不亮,需要再次抛光再次电镀,不论对于人力还是对于材料,都是一种浪费,成本消耗很大。现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朝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很佩服。最后,他回国时带回了朝方颁发给他的千里马奖章。
从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出发,张善宝认为在制笔的电镀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溶液的配比:“掌握溶液的比例、浓度,各种各样的溶液的比例要掌握好。掌握不好,电镀出来的产品就没用。”
老先生几十年都一直保持着老党员的习惯,工作认真、乐于助人。前几年住在食品一店后面时,上下几层的楼道间都是张善宝主动负责打扫。楼道里有灯泡坏了,二话不说拿出新灯泡自己换上。左邻右舍10户人家共用一个总电表、水表,他一个人负责抄好每户人家的分电表,一个个去对,一直做到搬离原来的家。每年到了交党费的时候,他都记得很清楚,如果居委会有人来看望,他就把党费交给居委会的人;假使居委会没过来,他会叮嘱子女到居委会帮他交党费。
老先生的爱人年轻时在纺织厂工作,两人的生活原则都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退休后,老夫妻二人一直生活在一起,张善宝一人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伴。前几年老伴去世后,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老人家拒绝了子女们要将他接到家中照顾的做法,自己一个人住进了养老院。在养老院里,9旬高龄的他也是一样的热心:帮忙推糖尿病老人去打针,帮助院里做一些小事情……
匠心打造英雄钢笔
张善宝15岁开始到华孚金笔厂电镀部做学徒,3年学徒生活结束后,他成了一名一线工人。此后的30多年,他一直坚守在一线。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工作几年后,自己报名去上了夜校,白天工作,晚上去上夜校。
英雄钢笔有两次辉煌时期,第一次是“英雄赶派克”时期。解放后,由于人民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制笔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51年公私合营后,上海华孚金笔厂在飞跃前进,全厂职工的劳动热情也越来越高涨。1958年,英雄人以其当时闻名遐迩的“实干创新”的精神掀起了“英雄”赶“派克”的热潮。
职工们拿了很多“派克”笔来进行分析,确立了12项具体指标:包括抗漏、圆滑度、连续书写、间歇书写、减压、耐高温、耐寒等方面。根据厂里的条件,职工们提出“二年到四年内赶上‘派克’”的口号。
上海电影制片厂同名电影《英雄赶派克》有段剧情是,华孚厂的工人们在车间里修订苦战二十五天的行动规划,他们分秒必争,天天都在挑灯夜战,青年技术员小魏和老工人胡师傅一起进行了数十次的试验……最后,他们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援下,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终于在规定期限里完成了指标。
张善宝回忆起来说:“老早的时候制笔厂有很多,后来华孚公私合营后并了很多小厂,技术人员有1000多人,技术力量也上来了。‘英雄赶派克’主要说的是赶质量,后面证明也是成功的。”
1959年,新研制成功的“英雄”100型金笔在12项指标中,有11项赶上甚至超过了“派克”。1980年代后期,美国派克公司派人到中国访问,曾经到英雄厂参观,派克公司的人认为,英雄厂有许多的设备已经超过了美国派克,例如当时的不锈钢笔套的抛光技术。
英雄钢笔的第二次全盛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时候,在蓝色涤卡上衣口袋中插一支英雄钢笔,是文化人士和干部的代表性打扮。英雄钢笔也是逢年过节和其他特别场合送亲友的时髦礼物,一支笔加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再写几句祝福语和励志的话,在那个年代可以算得上“奢侈品”了。
计划经济年代的上海是当之无愧的品牌高地,英雄钢笔无疑也是其中的代表品牌之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竞品越来越多,民营品牌百花齐放。再到21世纪初,中性笔逐渐崛起,民众的用笔习惯改变,英雄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钢笔行业的衰落也成了既定的事实。
对于张善宝来说,这是自己不愿意见到的事情,也很可惜。张学华告诉记者:“假如跟我爸爸说,钢笔厂现在效益不好,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他很不高兴。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时代变了、发展了,不是个人能左右的。”张善宝现在还保持着每天看报纸的习惯,他说前两年看到报纸上写英雄钢笔还是要继续发展,他很高兴,希望“英雄”涅?重生。
张善宝的女婿徐建明退休前也在英雄金笔厂工作,他介绍说,英雄钢笔现在主要有三条线:轻奢时尚、高端定制以及重大会议的用笔,比如跟施华洛世奇合作的英雄(HERO)施华洛世奇梦幻fancycollection系列,跟中国建设银行合作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定制系列以及给G20峰会、进口博览会供笔。
在子女眼中,张善宝一辈子就是跟电镀打交道。在张越华和张学华姐妹俩早年的印象中,回到家总是一身药水味的父亲对子女很严格。在父亲面前,她们从来不会说“工作很烦”“不想上班”之类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老人家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即便是玩笑话,他也不许女儿们有这种负面情绪。在他眼中,不管工作有多辛苦、多累,都应该认真去完成,尽力做好。张善宝当年在工作中的表现,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工匠精神,怀抱着一颗匠人之心一次次去配溶液。
对张善宝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制作的钢笔。女婿第一次上门,他送给女婿一支自己做出来的笔;外孙女上学,他也送笔。无比珍视钢笔的他,送出去的笔用久了出故障,他也负责修。外孙们都说,很崇拜外公。
时代在发展,英雄钢笔会老去,为英雄钢笔作过贡献的人也会老去,但那些有关英雄钢笔的往事,永远不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