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故事

从王府井到金台路 揭秘人民日报迁址的前因后果
发布时间:2016-08-05
文章来源:人民网 传媒 “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收藏

方案二

在近城区找一所停办的大学,人民日报全部搬迁。这样,办公室可以利用教学楼,只需找点空地(如学校的运动场等)建厂房。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建厂快,国家投资少。但是,但目前还找不到适当的学校。

方案三

选择适当地点,全部新建。据了解,在北京站对面,原拟建一科技馆,后来下马了,那里有几处馆址,已打好地基,并已建好一层馆室。这些建筑,只要稍加改修,即可改成印报厂房。此处也有相当空地,可盖办公楼。此处离报社各宿舍也较近。

揭秘人民日报迁址的前因后果

与北京市规划局研究后,报社倾向于第三个方案。但周恩来对第二个方案更感兴趣,他用两个感叹号、一个反问句,在第二个方案旁批示:“最好!!”、“为什么找不到?”

2

周恩来坚持:找一所停办的大学院校给人民日报

1973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再次给中央起草了《关于人民日报明、后两年基本建设计划的请示报告》,报告说,“关于建筑厂房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在王府 井地区扩建厂房困难很大,今年订购的四台小型轮印机,只好暂时安装在报社东郊分厂(在使馆区)。最近,北京市负责同志告诉我们,此处影响使馆区的秩序,只 能短时间试印,应尽快另觅新址建厂。我们建议厂房和办公楼全部迁出王府井,另外选地建筑。这样,在1974年和1975年需分期建筑厂房、办公楼和附属用 房6.5万至7万平方米,报社现有4万余平方米,将来可交国家另行安排。”

但新址选在什么地方,报告中并没有提到。

揭秘人民日报迁址的前因后果

9月24日,周恩来在这份报告上做了“特急”批示(如图):“计委、北京市规划局并康生、万里同志:两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的新馆址,只能选空出大 学、学院改建,请计委、北京市规划局共同承办并告。”周恩来再一次明确强调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新馆址“只能选空出的大学、学院改建。”

从1973年1月到9月,两份报告间隔了8个月,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不仅清楚记得这件事,并坚持“找一所停办的大学院校”。

揭秘人民日报迁址的前因后果
▲周恩来

揭秘人民日报迁址的前因后果
▲人民日报王府井大街旧址宣传栏

看到周恩来不容置疑的“特急”批示,人民日报马上派出吴述俭、冯连仲、蔡向欣、闫德山等人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停办的大学院校。

他们在北京市规划局郊区组负责人茹洪才协助下,先后选了7个地方:木樨地桥东南侧的政法学院、木樨地桥西的一片空地、军事博物馆西侧路北农田、东城方巾巷停工的国际饭店、东郊化工区大郊亭地区、东郊王四营阀头地区、停办的原北京机械学院。

据闫德山回忆,这7个地方的共同问题是投资大、占用农田多,需要解决“农转非”问题。相比之下,其中机械学院较为理想,只需新建厂房,原有旧房稍加改造就 可以利用。阎德山和冯连仲还从北京规划局勘测处了解到,从地质结构来说,大郊亭以北属永久性沉积岩,大郊亭以南是新生代沉积岩,机械学院恰好在大郊亭以 北,属永久性沉积岩,地质结构比较理想。

一个月后,1973年10月18日,一份《关于人民日报选址问题的请示报告》,送到周恩来手里。
 

责任编辑:子京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