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故事

从一贫如洗到中国首善
发布时间:2013-03-26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收藏

 

曹德旺的身世充满了传奇色彩。

  1966年夏季的一天,凌晨3点钟,福建福清县高山镇,漆黑的山路上,一位年轻人正用力蹬着自行车——他要在天亮之前赶到80里外的县城,买些镇上没有的水果,再带回高山镇卖。买完水果时已近正午。他用自行车驮着300斤的货物,顶着近40度的高温,感觉像在火里穿行。但他必须坚持,因为将货物送到镇里的批发商手里,他就可以挣到两块钱。而每天有了这两块钱,一家人才能维持生计。

  这位年轻人便是曹德旺。那一年,他20岁。
 其实曹家世代经商,家境可算非常殷实。闽剧里有一出戏,叫《门槛刀痕》,剧中的主人公不是旁人,就是曹德旺的曾祖父,当时富甲一方。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富庶的曹家一下子变得如此困顿?

  “我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邮轮,财产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上。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兵荒马乱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地看着家中顿时变得一贫如洗。”

  就这样,这场意外让曹家从富庶走向了贫穷。穷到什么程度呢?记者问他。“当时家里穷到每天只能吃两餐。”曹德旺说,他9岁开始读书,5年之后因为家境太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之后为了谋生,他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知青和农技员,还倒过果树苗。提及这段历史,曹德旺对曾经的贫困和艰辛不但没有丝毫的抱怨,反倒认为这是他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如果没有我当初家庭情况那么恶劣,也就没有当初创业的激情和现在我的成功。”“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让我经受贫困的磨练。”凭着心中的一股倔劲儿,凭着“让日子过得好一点”的简单愿望,曹德旺用多年的打拼,终于摆脱了贫困。1983年4月,曹德旺承包了福建福清市高山镇的一家年年亏损的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当年就赚了20多万元。当地百姓都说,曹家世代向善,这是福缘,是善报。

  “要为中国人做出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

  1985年,曹德旺的事业正如日中天,他承包的高山异型玻璃厂每年生产的水表玻璃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很大份额。可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大胆决定:放弃水表玻璃的生产,进军汽车玻璃市场。
 曹德旺的转型,要从一根拐杖说起。

  1984年,曹德旺去武夷山旅游,给妈妈买了一根拐杖。当他把拐杖扛在肩上准备回家的时候,却被司机训斥了:“你小心一点,别碰坏了我的玻璃,几千块钱一块儿呢,你赔得起吗?”

  靠做玻璃发家的曹德旺感到莫名其妙:一块儿玻璃而已,怎么可能卖到这么贵?旁人眼中的一句玩笑话,却引发了曹德旺的注意。回到家后,他马上着手进行市场调研。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司机的话并非妄语。

  原来当时中国的汽车玻璃基本上依赖进口,所以维修费用十分昂贵,需花费国家大量外汇。在国内的汽车维修市场,通常从日本进口汽车玻璃,配一块进口的需要几千元,而成本顶多几百元。

  敏锐的商业眼光让曹德旺断定中国的汽车玻璃市场大有可为,而年轻时的血气方刚更是让他无法忍受国人就这样被洋人欺负。若干年后,他这样概括自己的“一时冲动”:“我一定要为中国人做出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