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喜欢玩偶,他有一柜子,不过柜框上贴了一条白纸,上面写着:“只许看,不许拿!”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启功自撰墓志铭》
启功先生生于1912年7月26日,是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他的书法艺术就达到如日中天的高峰,在多方吸纳传统书法的成就上,自辟蹊径,独创一格,被世人称为“启体”。他的书法与其绘画一样,都坚守了它们应具有的美学原则———雅俗共赏之美,赏心悦目之美。
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百年诞辰。
启功去世7年,每天和人们见面的,还有那著名的启功体,也包括电脑上随手可以选用的“方正启体”。
◆先生字体书写者
一年写了6763个启体汉字 没有扫描 难免失真
聊起“方正启体”,秦永龙老先生回忆说:“当初还是铅字排版的时代,国家出版总署设有一个字体委员会(编者注:全称全国印刷字体工作委员会,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委、中国印刷物资公司三方联合成立的一个委员会,现已没有这个机构了),每年都要开发若干种字体,启体就是他们提出开发的。”在秦永龙看来,启体之所以被选中开发,主要是因其“雅俗共赏,风格独特”。
字体委员会首先找到一个年轻的书法家,他一直跟启功先生学写字。不过,当字体委员会将手写的字样拿给启先生看时,他却觉得有些勉强,于是启功便推荐了北师大中文系的秦永龙。
秦永龙是启功先生的同事,专门研究汉字,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跟随先生学习书法,当时已经研习了近30年的启功体了。启功认为他懂汉字学这一点很重要。秦永龙写好字样,交由启功审看。启功先生说:行!
秦永龙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6763个启体汉字,繁体简体都有。“现在看来我觉得并不好,自己特别不满意,很惭愧,有辱先生盛名”。而另一个让秦永龙不甚满意的地方在于,当时还没有扫描功能,只能用人工点阵完成字体的录入,在制作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失真。“年轻人不大懂艺术,在一些笔划的处理中过粗或者过细,有一些呼应和连贯也表达不出来。”
启体的版权归方正。 后来先生参观电脑造字制作流程,启功亲自到字模部现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电脑造字过程的演示。让人记忆深刻的是,老人家对现代电脑技术完全不排斥,参观过程,连说了三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