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孙红丽)
与会嘉宾表示,在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两市已经走向深度融合发展新时期。作为两市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试点平台,京津合作示范区将进一步加速两地协同发展步伐。
京津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科技驱动创新制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京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引擎的作用,除了各自要发展,更重要的是协同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表示,唱好“双城记”,要强调联动、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要实现京津冀区域总体定位、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和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三个方面的发展。
李国平表示,京津“双城”联动要围绕“科技枢纽”,将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天津的先进制造优势结合起来。北京是科技创新的枢纽城市,要发挥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作用,同时强调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联动,以及沿海的现代工业技术创新带,还有环京津的绿色发展创新创业带的合作。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表示,解决不平衡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挑战。京津冀过去发展确实有一些不平衡,北京的人均发展水平比周边的高很多。京津冀一体化之后,如果内部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劳动分工,它会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另外,京津冀一体化意味着1亿人口将会有更加细致,更加精准的专业分工。
他指出,京津冀一体化意味着各种各样特殊的制度的创新。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要开动脑筋,让市场与政府的两只手有机的结合同向发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特色。
新时代京津“双城记” 强强联合深入合作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出,为北京和天津两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京津两市在顶层设计、开展广泛合作,交流交往进一步加强。
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天津市滨海高新区工委书记倪祥玉指出,京津双城的共享性非常强,将对区域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京津两市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结合国家战略三个阶段伟大目标和地方实施方略,切实提升京津合作示范区的影响力。
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惊雷表示,天津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引进一批总部企业、先进制造业等项目落地。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京津合作示范区在土地确权、规划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杨秀玲指出,京津“双城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头戏,“下一步,我们将与天津方面一起共商共建,共同细化实施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完善投资开发政策,全力支持首创集团开发建设好示范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本。”
首都经贸大学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祝尔娟表示,北京和天津的城镇化率都在80%以上,两市强强联合,合作领域非常广泛;除了服务业、制造业、科技业之外,在教育、医疗、物流、海港和空港等多个方面都可以有更深入的合作。
京津合作示范区 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行性
作为京津两市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打造京津合作示范区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谱写新时代京津双城记的重要举措之一。
“京津合作示范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洪继元指出,京津两市政府将为合作示范区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保障,在财税价格、投融资、要素流动、社会保障、产业联动等方面对示范区予以支持。
天津市宁河区区长夏新表示,京津合作示范区不仅是两市合作共赢的示范区,也是智慧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宁河区政府围绕企业在人才、就业、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入驻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京津合作示范区(又名“中国·光年城”)占地约3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规划常住人口31万,就业人口18万;是天津未来科技城的重要组成板块。
据首创集团董事长李爱庆介绍,京津合作示范区定位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智慧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样板区。未来将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配套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示范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和人口导入的承载力,快速重点承接一大批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项目。
“京津合作示范区战略定位要高、产业布局要新、服务配套要全、基础设施要强、生态环境要好。”首创集团总经理李松平表示,通过15年-20年,首创集团会把一个崭新的示范区呈现给华北大地。
李稻葵则表示,京津合作示范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一次重要的探索。
他说,京津合作示范区是一个配套的概念,其中的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各种共享经济的探索,都可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双城间的合作产生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