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战略策划

中鹤集团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农业有效益、
农民有事干、农村有生机
发布时间:2017-10-23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收藏
  “推动中国”系列稿件——

  中鹤集团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农业有效益、农民有事干、农村有生机

中鹤集团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农业有效益、农民有事干、农村有生机

  河南省浚县王庄镇地处平原,与传统田间不同,河南中鹤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6万亩农田上没有一道道田埂与地畦,而是连绵成片的绿色。“只有这种大面积连片的土地才能实施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的作业。”董事长王学军深有感触地表示。

  在国家行政学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题组专家看来,在现代化农田背后,是中鹤对全域的自然村在土地流转、置换和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的探索,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积极向农业开发、集约化种养、粮食收储、粮油贸易、农产品连锁超市、环保能源等相关产业拓展,不但实现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同时也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通过“种加养”模式,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实现了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土地流转、整理、置换,转出一片新天地

  上世纪80年代,王庄镇农民王学军与广大农村青少年一样,高中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并从事一些农产品交易活动,挖了第一桶金。他盘算着家乡丰富的小麦和玉米资源可做深加工文章,便回到王庄镇办起了中鹤玉米粉加工厂。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各种问题接踵而来,玉米、小麦的加工,必须有充足的清洁粮源生产基地,如何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如何保证粮源的清洁与高品质?据当地农民回忆,“那时,农村用地都板结了。有的人家上牛粪,有的上复合肥,各不相同。根本没有测土的概念,更没有科学种地的概念。另一方面,许多生产面粉的企业存在脏乱差现象”。光靠传统的收购办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厂日常生产的需要了,如何有效利用土地和生产优质产品成了事业发展当中的一道坎。只有寻求一种更高效、便捷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从源头把控粮食质量。

  王学军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把点块分散隔裂马赛克式的耕地连成片;把农民集中起来,住进现代化小区,让农民进厂做工人。于是,他向政府提出要向农民承租土地,当时领导觉得王学军疯了,“农民世世代代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哪里能够轻而易举地出租哦。农民的工作最难做啊,眼前要有甜头,未来要有奔头,谁敢给他们做保证呢?你还是收手吧!”
 

中鹤集团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农业有效益、农民有事干、农村有生机
  中鹤新城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农民也开始有了流转耕地的想法。一方面,大批农村青壮年离开土地进城务工,有相当多的土地需要别人耕种,增加了土地流转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种粮人口呈现老龄化、妇女化、孩童化趋势,粮食生产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土地耕种需要专业化适龄农业工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王学军的事业终于迎来了转机。2010年5月,王庄镇开始了土地成片连方的探索。农民通过村集体成立了“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来维护农民整体利益,王庄镇政府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合作社、服务中心和中鹤集团达成协议:每年的5月31日前,保证中鹤集团将租赁费交给农民,同时也规定了在承包期内,农民个人不能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而后又把自然村的宅基地进行了置换,将农民整村地搬进新建的特色小镇——中鹤新城。王庄镇小齐村村民王勤说,他家的9亩承包地全部流转,按常年生产情况,去掉成本,1亩地多收入了大概是800元。由此,通过土地流转,农民比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能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收入。

  中鹤对流转、置换过来的土地进行再整理,整理重点是“四旁”(村旁、树旁、路旁、沟旁)和“四荒”(荒山、荒坡、荒丘和荒滩),提高了粮食产量。难得的是,王庄镇政府和中鹤集团把过去分散在田间地头的大大小小的坟头也迁移到新建的公墓里,让大规模的现代化耕作成为可能。中鹤新城第一批10个村搬迁,原村庄占地约3976亩,四荒四边、坑塘等未利用土地约5126亩,共计约9102亩,减去中鹤新城占地约3750亩,工业园区新增用地约1500亩,可新增耕地约3852亩。

  拉长、加粗农业产业链 实现农村稳妥致富

  5月下旬的一天,几台大型现代农业机械正在田间不停穿梭作业,一片繁忙景象。

  中鹤集团依靠农业、围绕农业、立足农业,以粮食收储与粮油贸易、小麦与玉米精深加工为基础,通过不断完善和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逐步形成集农业开发、集约化种植、土地流转、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零售等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形成了种植、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循环发展的大农业协作运作形式。

  中鹤集团实施“粮豆轮作”、“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即一年种植大豆、另一年种植青贮玉米,全程实现机械化,让农业生产更高效。针对籽用玉米种植难以实行全程机械化的难题,中鹤集团因地制宜的进行了种植结构的调整。改变了传统的小麦、玉米季节轮作方式,改籽用玉米种植为青贮玉米种植,实现了小麦、青贮玉米种植的全程机械化。种植结构的转变,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提供了条件。中鹤集团用青贮玉米和小麦秸秆发展规模化肉羊、肉牛养殖,大幅提升了牛羊肉的生产能力、水平和产品质量。牛羊养殖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施用于粮食、果蔬和花卉种植,减少农业种植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循环生产。

  在中鹤集团,1亩地年产青贮玉米4吨,1只羊1年消耗青贮玉米1吨,1亩地可为4只羊提供充足的饲料,1亩地1年有机肥需求量是1.5吨,而4只羊年产有机肥3吨,因此4只羊年产有机肥可为2亩地提供有机肥料;同时,1头牛每年消耗1亩地产的4吨青贮玉米,而1头牛年产有机肥5.5吨,可为3.67亩地提供有机肥料。中鹤集团流转的6万亩土地,年产青贮玉米24万吨,可喂养24万只羊,所产有机肥18万吨,可为12万亩地提供有机肥料;或者6万亩地所产的24万吨青贮玉米,可喂养6万头牛,而6万头牛年产有机肥33万吨,可为22万亩地提供有机肥料。截至目前,中鹤集团羊存栏量9万只,青贮玉米需求量为9万吨/年,种牛存栏量5000头,青贮玉米需求量为2万吨/年,以上合计11万吨/年,两年需求量22万吨,中鹤一年种植大豆、一年种植青贮玉米,中鹤6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产量24万吨可满足目前中鹤肉羊及肉牛数量饲料需求;而9万只羊年产有机肥6.75万吨/年,服务土地4.5万亩,5000头牛年产有机肥2.75万吨/年,共产有机肥9.5吨/年,可服务粮食种植基地6万亩。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