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ify 创始人、CEO 马克斯 维利格(Marcus Villig)(右)与联合创始人马丁 维利格(Martin Villig)(左)
几年间,在成为Uber、Lyft、Grab、Ola以及99这五大移动出行领袖的战略投资者之后,又与Taxify达成战略合作,这标志着滴滴正在走进欧洲。资料显示,滴滴与合作伙伴建立的“网络”已经覆盖超过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
Taxify 团队,左三为创始人、CEO 马克斯 维利格(Marcus Villig),左一是联合创始人马丁 维利格(Martin Villig)
Taxify 成立于爱沙尼亚,是欧洲和非洲地区成长最快的移动出行企业。2013年,年仅19岁的马克斯维利格(Marcus Villig) 在高中毕业时创办了Taxify。最初,马克斯维利格一个人撰写代码、招募司机、做市场推广吸引乘客。四年多的发展,Taxify已经覆盖了芬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乌克兰、南非、肯尼亚等 18 个国家,拥有超过 250 万用户。
爱沙尼亚地处波罗的海,是个新兴的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以来,爱沙尼亚在科技创新的速度和魄力方面令人赞叹,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人的目光。爱沙尼亚面向全世界推出“数字居留权”计划,在爱沙尼亚做生意的人都可以申请成为“数字公民”,鼓励了外国人在爱开办公司业务等,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这也是爱沙尼亚利用其高度的自由和政策福利来招商引资的策略。在爱沙尼亚,互联网普及率高,科技创新气氛浓厚,出现了SKYPE这样的公司,也鼓舞了马克斯维利格这样的年轻人去追逐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
滴滴相关人士表示,与Taxify达成战略合作,除了在资本层面提供支持外,滴滴还将通过技术、产品、运营、业务规划等领域的资源共享,支持Taxify基于自身优势持续技术创新,发展潜力庞大的欧非西亚市场,进一步巩固其在中东欧、非洲和西亚地区的领导地位,为当地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移动出行服务。
通过合作,滴滴也会进一步引领出行全球行业变革。中国有着最复杂的、最庞大的市场需求,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使滴滴积累了顶尖的大数据分析、算法优化、深度学习等能力,这些能力最终都可以惠及全球市场。不仅仅解决当地交通、出行问题,也会给所在地带来新的创新空间和就业机会。
2015年以来,滴滴的跨境合作版图已触达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欧洲、非洲等1000多个城市,超过50%的世界人口。上周,滴滴刚刚宣布联合领投东南亚移动出行巨头Grab新一轮融资,支持Grab继续强化在地区互联网经济中的领先地位。Grab本轮融资预计总额将达25亿美元,是东南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单轮融资。
2016年初,滴滴出行创始人、CEO 程维就在GMIC大会上提出:“互联网是全世界的,也是本土的”。凭着这个理念,越来越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度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崛起,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甚至引领者,甚至在一些新兴产业远超欧美,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惊人成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像滴滴一样的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和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的兄弟一起开始了走向海外的探索。
滴滴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都采用了资本+技术支持的独特的多边合作的方式。相比富有攻击性,实行“焦土政策”的一些国际扩张方式,滴滴与合作伙伴更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之前,Grab创始人陈炳耀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提到:“这种合作关系保证了我们可以更好地立足当地,尊重当地的市场条件。” 而这种合作也充分诠释了“一带一路”的互利共赢、共享发展理念。
滴滴透露,未来与海外企业的合作还将从出行产品延伸到智慧交通体系。目前滴滴和国内20多个城市展开的智慧交通合作,从红绿灯大数据优化到潮汐车道设计多种实践,已经引起了新加坡、巴西、韩国和美国的同行和城市管理者的关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有望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