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1月4日,京东打造的线下生鲜超市7Fresh,在北京正式开业迎客。7Fresh在开业期间进行了折扣促销,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去“尝鲜”。对此,侯毅怒斥7Fresh是在用当年3C的烧钱方式来运作新零售。
事实上,不仅盒马鲜生与7Fresh之间的口水战,新零售领域的“杀伐征战”在2018年仅仅过去的两个星期内,于生鲜市场的大幕之下火热进行着。
盒马鲜生在北京连续开出亦庄和小营两家门店,并宣称2018年将在北京开出30家门店;京东的7Fresh宣布3到5年要开1000家门店;苏宁集团的苏鲜生也表示2018年将在全国新开50多家门店,到2020年苏鲜生门店总数达到306家,覆盖全国各大重点城市……
再加上,生鲜零售市场上已有的百联RISO、永辉旗下的超级物种、美团主导运营的新零售业态“掌鱼生鲜”等相关品牌,新零售业态下线上线下融合的生鲜之战,已在巨头企业之间打的轰轰烈烈。
然而,生鲜领域特别是生鲜电商存在的商品非标准化、冷链物流成本高、运营模式处于探索状态、盈利状况不乐观等问题,在巨头之战中是否已经找到解决方式?新零售业态下,巨头之间线上线下融合的生鲜市场之争在价格战、口水仗之下,又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现象?经历数年发展、战况惨烈的生鲜电商创业,在巨头纷纷布局线上线下融合门店的情况下又将走向何方?
生鲜市场战况惨烈,巨头涌入能否扭转盈利现状?
在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中,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2016-2017年市场迎来洗牌期,大量中小型生鲜电商或倒闭或被并购,市场遇冷;但与此同时,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入局,不断加码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投资,并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模式,使得生鲜电商市场重振活力。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
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各方资本力量和创业者涌入,一方面是2013年以后逐渐兴起的生鲜电商创业在挣扎后有的消失在市场的竞争中。而2017年生鲜市场不同的是,新零售成为引领生鲜电商发展的风向标,巨头们纷纷布局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鲜商超——依据目标消费群体需求,融合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零售模式,使得线上与线下渠道有机融合,形成全渠道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场景化的运用及布局,让更多的流量来源于线下,然后再把线下的流量引入线上。
不过,生鲜市场的盈利问题,一直是相关创业者绕不开的话题。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去年的统计数据里,4000多家生鲜电商入局者中,4%实现账面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而在品途商业评论11日公布的2016-2017生鲜电商死亡名单中,美味七七等曾拥有知名资本机构或巨头集团加持的企业,没有迎来2018年的时光。
事实上,即使是传统零售商超,在盈利问题上也并非一直“高奏凯歌”。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2017年年中财报中显示,营业额仅同比微增2.15%。另外,新华都2017年年中财报显示,营业额同比微增0.65%,净利润则出现了13.79%的下滑。
对于盈利问题,侯毅曾称,以京东7FRESH目前的开店成本,“平均亏损估计在20个点,也就是说一家月营业额1000万的门店,亏损将达到200万。这种做法将把中国零售业升级的步伐完全打破。”
同样在通江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嘉诚的分析中,要分析生鲜盈利痛点的解决,可以通过提升毛利和降低成本两个方向来看。从收入角度,提升毛利可以通过提高客单价和提高毛利率来实现。从成本角度,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高昂的冷链仓储和物流成本都大大抑制了生鲜行业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为其提供支撑。
而这,对于喊话在近年建立数十家甚至数千家门店、甚至出现价格战的生鲜商超们来说,即使坐拥“不差钱”的BATJ资源,也依然会是不小的挑战。
侯毅在接受采访时曾认为,2018年生鲜商超将是“巨头之战”。这样的战争中,盈利难题又将把哪些生鲜创业者推到局外?
新零售对生鲜业的改造仍是一场硬仗
随着线上流量趋贵,线下获客成本的降低,新零售业态下的企业们布局线下生鲜商超的逻辑并不难理解。通过线下消费场景获客,再引导流量反哺线上,实现线上线下紧密融合,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随着巨头入局,2013年来以地域性垂直类生鲜平台为主的生鲜电商市场,逐渐形成阿里、京东、腾讯等直接控股或间接参股的综合生鲜平台为主。而巨头的入局,也让生鲜供应链布局越来越深、产品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近有了进一步实现的可能。
不可否认的是,阿里、京东以及腾讯入股的永辉、美团,在前置仓搭建、冷链物流完善以及数据化运营方面有着先天的积累与优势。而这些正是生鲜市场中一直存在的消费痛点。正如京东商城中台研发技术总监王彪所说,京东有两方面的优势,一个是在供应链领域,不管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业务层面,京东的自营电商体系非常成熟;另一方面,京东在物流领域有十几年的技术积累,7Fresh的物流包括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京东自营的配送体系以及京东到家多年的探索,都是物流领域在技术层面的优势。
11日,刚刚宣布获得15亿元B轮融资的百果园集团常务副总裁袁峰就表示,目前百果园门店的配送标准是做到59分钟达到,接下来会向29分钟挑战,并尝试探索自建物流配送体系。
而这对于阿里、京东来说,似乎早已不是难题——盒马鲜生标榜在30分钟送达服务;京东则是早已拥有自己强大的配送体系,3公里1小时的配送服务让其生鲜商超的辐射范围更广。
在巨头们的布局中,生鲜电商物流的储藏、运输等成本或将会大大节约;冷链设备产品的不断创新,温区的更精细化,冷链物流配送的品类范围也将会扩大,甚至自建冷链物流还可与行业其他企业相融合,促使行业内更多的资源交互。
但目前巨头们的生鲜商超模式均以“餐饮+超市”、线上线下联动为主,在运营体系上并没有较以前升级太多,甚至有媒体曾指出7fresh“克隆”盒马模式,新零售业态对于传统线下生鲜商超的改造是一场硬仗。再加上一直以来生鲜产品作为非标准品,保质期短、货架期短、折损量大,这对于巨头们的生鲜模式来说,也尚未没有完全克服。侯毅曾指出,“新零售门店要想挣钱,背后是许多系统工程的改造。”只是,这样的“系统工程”,对于新零售业态竞争下的阿里、京东、腾讯来说,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