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京东去年在电商业务上,也就是京东商城的交易额(GMV)确有赶超阿里巴之势,两家电商巨头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拉近。
过去,京东和阿里在电商业务上似乎是各取所长。京东以3C产品起家,并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老大,而阿里在服饰等日常消费品类上独占鳌头。两家的业务虽然时有交叉,但说实在的,并不同一个主战场上战斗。
不过,两个强者,碰头竞争是迟早的事情,在各自成为领域老大后,电商“下半场”的商超大战,京东与阿里的正面冲突已不可避免。
此前,京东的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东下一步发展的战场主要在商超领域,因为在整个社会商品零售的各大品类中,最大的品类就是商超,它排在各大品类的第一位,比服装和3C都要大。
言犹在耳,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京东消费品事业部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总裁冯轶就高调宣布:2017年,京东超市的整体交易额将超过一千亿元。
线上商超的趋势与机会
移动化与个性化,是这个时代电商消费者的标签。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选择有潜力的销售目的地,了解不同地区买家的喜好,对电商平台来说极为重要。
对此,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总裁冯轶提出了线上商超无论在渠道和体验上呈现出4大全新的发展态势,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蓝海品类的出现、用户对品牌认知的变革、战场向三四线城市的转移。
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对于新蓝海品类加速增长、用户对品牌认知的变革、战场向三四线城市的转移这些趋势的变化,我们也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京东的大数据显示,2016年京东超市销售增幅最明显品类是彩妆,口腔周边、NFC果汁、进口红酒、儿童玩具,环保类清洁产品,宠物服务,这些品类也将成为今年的新蓝海品类。另一方面,个性化、特色商品成为新的增长点:如区域特色、国际特色。
同时,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发生变革表现在过去消费者更多是通过线下卖场、电视广告等渠道接触到品牌,现在用户更多通过移动端、PC端、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等多渠道了解品牌。
另一方面,快消行业不仅有标准商品还有众多长尾商品,在过去以线下卖场为重要阵地的时代,长尾商品、区域特色商品要想成功推向全国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而随着线上商超的崛起,不仅培育了一大批年轻的消费群体,也给长尾品牌、区域品牌、小众品牌更多的机会。
尼尔森智库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中国地区护肤品排名前十的品牌和长尾品牌的线下销售占比分别为58%和19%,而线上销售占比则正好相反,分别为19%和42%。这也说明,相较于线下,线上渠道给小众品牌以及新品牌留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京东大数据还显示,电商的战场已经开始向三四线城市进行转移。城市级别越低,京东超市用户增长幅度越高,三四线城市在2016年下半年快速增长,用户量已经接近一二线城市,发展潜力凸显。京东超市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成为行业领导者,将率先发力布局三四线市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了“电商下半场”——商超大战赋予了新的意义。
电商在经历过粗放的野蛮增长,未来将渐进入精细化运作阶段,数据挖掘和分析也成为各电商企业发力的新标地。数据对零售行业的影响与变革可谓有目共睹,最常见的比如为上游工厂提供生产和新品开发建议,并通过共享供应链数据和预测提高库存周转率,且对下游用户端的订单和评论进行挖掘分析。
在这场数据的精细化之战中,数据挖掘直接驱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将数据转化为销售额。而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无疑拥有价值链最长、最精准的数据。
这些数据覆盖了用户从浏览、下单、配送到售后的完整过程,实时数据每分钟以成倍速度增长。
在物流领域,京东的大件、中小件和冷链三张物流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98%以上的人口。同时,京东还是中国中产阶级人群主要的消费平台,掌握近2亿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